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陆文夫:仁慈而固执的姑苏作家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0:05 南方都市报

  二零零五文化年鉴之故人●陆文夫

  如果盛夏时节去苏州古城,会不由自主地想象着古城的冬天、秋天、春天,想象苏州在春风秋雨冬雪中衣着薄纱、身披斗篷时的羞涩、妩媚、优雅、内敛,这是丝绸一般的、有古典教养、有人间烟火的城市,典雅、温婉、清瘦,不乏脂粉气,兼古色古香,充满才子佳人的幻想,这是一个随处摆放古雅琴棋书画不觉得唐突的城市,更是一个有回忆的古城。
我也去过著名的江南水乡周庄,慕名而去,败兴而归,周庄的历史内核已被时代吞没已被买卖架空,唯剩下巨大的壳,以名人题词来壮大“壳牌”经济。

  有些作家,像苏州古城,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总有一种力量让他的内心有所留守,比如说陆文夫,他为历史的残骸写下了良心的注脚;有些作家,就像现在的周庄,买卖一来,就想尽办法改头换面去迎合读者观众,既没有独立性,更谈不上创造性,这样的作家,风一阵就过去了。

  陆文夫生在泰兴,长在苏州,一生钟情苏州,一生只写苏州,他比许多老苏州更懂得苏州的细部,所以他得名“陆苏州”。他的文字“墨宝”,尽是苏州历经沧桑之后留存下来的余香,而今,姑苏人家枕河仍旧,小巷深处笔墨犹存;他有他的写作信仰,他与他的同仁在50年代就曾经说过,“文学不应该只是唱赞歌,要干预生活,创作方法也应该多种多样,不应该只有一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写人,写人生的道路,不应当写政策、写运动”,他写出了经得起时间洗涮的《美食家》。

  阅读陆文夫的作品与人生,我愿意从中抽取出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仁慈、固执。关于仁慈,这是文学创作最卓越的品质之一。唯有仁慈,才能通透,才能不受生活幻觉的支配;唯有仁慈,才能绕开表面的激烈直通生活的内核。而固执,则是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品质,固执、不妥协,才能使文化不至于走向彻底堕落。仁慈是通达与清醒,固执是智慧与远见。

  唯其仁慈,才可以使陆文夫的作品自觉绕开单一的时代主题词——你死我活、阶级斗争,并找到文学正确的入口与通道。《小巷深处》就有这种清醒,曾做过妓女的徐文霞没有被知道真相后的张俊抛弃,妓女这个语词也没有被新陈代谢的阶级斗争语词异质化,作者写出了普泛的人伦道德情怀。《井》中的徐丽莎出身资产阶级,但最终掠夺她个人幸福的不是阶级斗争,而是男人的霸道、人性的丑恶,最终她走向了那口井,古井的幽深宁静也许是生命的更好去处。《美食家》既看到了历史逻辑的荒诞,又承认了荒谬的存在。他的作品,让我觉得,自己既是槛内人,又是槛外人;既是局中人,又是局外人。可惜他的作品是往小处去的仁慈——遗憾之处在于:它遮蔽了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狂躁性先天缺陷。所以,在陆文夫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那些理想主义与光明主义的诱惑,作品隐含着偏执而天真的狂热,这就是时代带给文学的伤害,陆文夫也无法避免无法超越。他们,或者说我们也许不知道所谓的“光明”在压迫所谓的“黑暗”之际,会产生更多的黑暗。按照福柯的说法来解释就是:光明照耀处以外的黑暗,会更黑暗,光明使黑暗变得更黑暗。

  而唯其固执,才能使他懂得苏州的珍贵;唯其固执,才能坚持自己的文化理想。他接手《苏州杂志》之后,17年内谢绝数不清的广告橄榄枝,《苏州杂志》从封面到封底,没有一页有广告,封二、封三的彩色内页用来发表吴门画坛新秀的作品……我愿意称陆文夫为出世的隐者,说他“出世”是因为他的存在之不容我们忽视,说他“隐者”是指他的人生与作品均自觉地活在热闹之外,他是寂寞的苏州文化“收藏家”。

  陆文夫的生命已经嵌入苏州的人文史,他文字的魂魄尽得苏州真气,他的《美食家》与苏州血脉相连、得法国之惺惺相惜,他的人生犹如一本清雅而厚重的线装书,道尽人间的烟火、描尽姑苏的媚眼……有的人渐渐走远了,可是,总有理解他的人群与他息息相通,不多,但我想,也不会少。

  《小巷深处》是陆文夫的成名作,发表于一九五五年十月。表面上看起来,小说摆脱不了阶级冲突的思想模式,摆脱不了理想主义的意义诱惑,但作者暗含着人道主义的心思,并直接让小说叙述人的内心冲突,就凭这一点,《小巷深处》就已超出了同时代文学的写作范式。年轻漂亮的徐文霞解放前做过妓女,解放后从良,习得生产技能,做了工厂的生产能手,也迎来爱情的垂青,同时,所有的内外伦理冲突都涌向她脆弱的内心。我们可以从小说中可以看到解放前与解放后、圣洁与玷污、新与旧的微妙对立,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又超越了这种微妙的对立,把笔墨重点放在人存在的矛盾性与合理性之上,文霞“最大的幸福就是在阳光下抬着头,做一个真正的人”。“小巷深处”是一种隐喻,它直接指向人的内心,那些存在于大时代缝隙里的卑微人心。

  《美食家》是陆文夫最重要的作品。《美食家》的选材独具匠心,重点人物选择美食家朱自治——在阶级斗争中受冲击不是最激烈的个体,与美食家相对应的“我”也不是贫农、工人,而是小资出身的知识分子,二者的命运走向通过一个动名词——“吃”来得到呈现。《美食家》最具穿透力的思考是:谁是最终的被改造者?谁最终被异化?按照意识形态的理想逻辑应该是美食家朱自治,但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发展走向却使改造发生了逆转,那些试图去改造别人的人,比如说“我”——高经理,却被彻底异化。小说用的虽然是第一人称,但小说的韵味早已超出个体的“我”。今天读《美食家》,他的语言不陈旧,反而觉得隽永清新,这是一种悠长而缓慢的生命力,由时间洗涮之后沉淀下来的精品,因为作者的仁慈与洞见,使作品成功避开了时代的单一主题词——你死我活。

  □胡传吉

  □斯人斯文

  陆文夫(生于1928年,2005年7月9日逝世)

  江苏省泰兴县人,1955年陆文夫开始文学创作,1956年发表成名作《小巷深处》(短篇小说),引起文界强烈反响。1957年,陆文夫被下放到苏州机床厂当工人。60年代,陆文夫回到省文联,创作《葛师傅》、《二遇周泰》等以苏纶纱厂工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茅盾肯定其“中间人物”的创作观,陆因此被视为茅盾的追随者,再次被打倒。“文革”期间,陆文夫一家被放逐到黄海之滨的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直到“文革”结束。1978年以后,陆文夫重返苏州,执笔创作,此后连续发表《献身》、《小贩世家》、《围墙》、《美食家》、《井》等中、短篇小说,《美食家》更被视为陆文夫的代表作,后期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人之窝》。他的作品大多关注姑苏文化与市民生活,集诙谐、清新、深刻于一身,道尽人间喜悦与沧桑,既有生活的透明感,又有地域的人文感,他的作品在海内外拥有大量读者,并获奖无数,《献身》、《小贩世家》、《围墙》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美食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井》获《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陆文夫曾先后担任苏州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并主编苏州文艺界重要杂志《苏州杂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