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索尔·贝娄:精英的荒唐城堡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0:05 南方都市报

  二零零五文化年鉴之故人●索尔·贝娄

  索尔·贝娄1915年生,2005年4月5日逝世。美国学者型作家,也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父母是俄国的犹太人,九岁那年全家偷渡到美国。1933年,他考入芝加哥大学;1937年,他进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导师告诉他,他不适合进行学术研究,因为他写的每一篇论文最后都变成了小说。因此他放弃了学习,报名参加二战,并跟随商
船成为一名海员。为他赢得初步声誉的小说《晃来晃去的人》就是在一艘商船上写成的。

  1941年到1987年,贝娄出版了九部

长篇小说,这些小说让他获得像一个俄国将军一样多的奖章,包括197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诺奖并没有令他止步,之后他又出版了四部小说,直到八十五岁的绝笔之作《拉维尔斯坦》。去世之前,他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的教授。

  尽管索尔·贝娄有犹太血统和移民背景,但他毫无疑问是美国化作家的代表。他的题材凝聚于都市,他像他反对过的萨特或后来成为他小说主人公的布卢姆教授一样,排斥土地、自然、小鸟、荒野,认为躲避于此纯属浪费时日,而热衷于描写大城市的物欲和情欲,大学里的小圈子和精英话语,甚或知识分子之间的飞短流长。如果说海明威大刀阔斧地删去了美国文学柔软的表面,只剩下岩石一样坚硬的骨架,那么贝娄创造的另外一种风格则修复了它。

  贝娄笔下的知识分子是一群极为特殊的人。这些学者、教授、植物学家、作家是美国社会的精英人物,他们站在美国大脑、道德和精神的最前沿,行为或惊世骇俗、或病态异常,他们对于知识天生的贪婪本质使之对人性有无止境的挖掘。然而在他们的精英话语中,这些又再正常不过了。毫无疑问,这些人并不在通常所谓的道德层次上生活,他们跟普通公众的道德意识隔开相当远的距离,他们是贝娄描写的对象,其生活方式也是贝娄曾经历过的。因此当贝娄因笔下的问题过于敏感而遭到公众质疑时,我想他直接的反应应该是大吃一惊。

  诺奖被人认为是死亡之吻,得奖后再写出好小说的作家少之又少,然而贝娄是个例外,除了小说,他别无其他表达方式。他的绝笔作足以让他再获一次诺奖,作为耄耋老人的一部作品,这里面充满悟透生死的玄机,这时,他所想到的“每三个问题中,就有一个是关于死亡的”。封笔之后,贝娄的日常活动便是坐在自家门前凝视湖水,他的精神或许已进入一种更高的境界,而身体却逐渐在这世界上消失。□刘丽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