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储安平的英国情结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9:48 南方都市报

  谢泳(特约书评人)

  最近两本储安平早年关于英国的书:《英国采风录》和《英人法人中国人》几乎同时出版。两本半个多世纪前写出的书,现在还有人不断设法印出来,足见这书还是有生命力的。其实这几十年来,储安平的这两本书一直没有绝版,上世纪60年代,台湾就印过《英国采风录》,同时还有王云五的《访英日记》,这本书商务早年出版的是英文本。80年代,钟叔
河在湖南岳麓书社的时候,也印过《英国采风录》。不过那时候印书都很朴素,不像现在,一本随笔集就要五十多元,真是彼一时,此一时。

  许多和储安平有过交往的人,都知道他有英国情结。他早年在上海光华大学读的是英文系,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到英国游学,40年代回到中国。他一生行事和论政,都以英国为楷模,办杂志想办成伦敦《泰晤士报》文学副刊那样的风格,写政论的材料和标准,也以英国为主要来源和比较的基础。

  储安平到英国的时候,据说在著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过,这方面的材料我们现在还没有直接看到,但那个时候正是英国著名的政论家哈罗德·拉斯基风头正健的时候,储安平可能听过他的课,受过他的影响。那个时候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的还有费孝通和许郎光,他们也很迷拉斯基。当时吴恩裕正跟着拉斯基读博士,储安平后来和这些人都成了好朋友,也许他们在英国的时候就有了交情。1945年,储安平在重庆办《客观》周刊的时候,就发表过吴恩裕的长篇回忆文章《拉斯基教授从学记》,后来办《观察》周刊,从一开始就在杂志的最后一页上,连载吴恩裕的文史随笔《负生偶记》,其中涉及许多晚清和民国文坛的掌故,十分有趣。不过当时吴恩裕没有署名,而是直接用了他的一个笔名“负生”,这个名字不太为人所知,后来吴恩裕在《新路》周刊上写文章,也用过这个笔名。

  储安平对英国的了解非常深入,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英国的政治制度,以及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人们做人行事所应有的态度和风格。储安平认为,中国人应该向英国人学习,特别是学习他们的政治制度,这是他早年的苦心。

  储安平青年时代写过小说和很多散文,是“新月”派的后起之秀,很会写文章,加上他有在英国生活的经历,所以他这两本书可以说是了解英国政治文化的经典读物,特别是对青少年了解英国,非常合适,因为这是非常地道的文章,无论内容还是文章风格,都非常值得学习。不说别的,储安平的英文之好,对他写那样的文章肯定帮助不少。《观察》周刊当年为了及时发表有关英美的文章,常常是储安平直接从收音机里边听边译边发排,这个本领在今天的学者中很难见到了。

  上世纪40年代,介绍英国政治文化的书很有几本,都非常不错。除了储安平的这两本外,还有刘逎诚的一本《英国的政治》。刘逎诚上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是专门研究英国政治制度的专家。他的《英国的政治》虽然不如储安平这本通俗易懂,但在专业的政治学著作中,也是非常地道和好读的书。还有一本是戴镏龄翻译的《英国人论》,是直接把英国人论英国人的那些有趣的文章翻译过来的,也特别好看。因为储安平的书中有许多例子就是从那些英国人的文章中引述来的,两本书对读,更有意义。刘逎诚和戴镏龄那时也常有文章在《观察》周刊上发表,想来和储安平也有交情,所谓惺惺惜惺惺是也。

  储安平没有特别专业的关于英国的著作,除了这两本以外,当年在湘西国立蓝田师范学院教书时,还写过一本《英国与印度》,可见他对英国的研究还是很深入的。

  《英国采风录》最早是商务出的,但流传不广,现在常见的是储安平主编的“观察丛书”中的印本,在上世纪40年代,印过好几版。这次把储安平这两本书合印,应该说是做了一件好事,只是图片配得很匆忙,不能贴近书的内容,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

  图:

  《英国采风录》储安平著,东方出版社;

  《英人法人中国人》储安平著,辽宁教育出版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