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济南风俗文化大戏要登场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3:40 舜网-济南日报

  2006年1月17日下午,济南,山东文教大厦的一个小放映间。

  随着渐暗的灯光,雄浑、凝重、深沉的音乐,立刻将人们带进了荧屏上的那个特定年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济南。那一个个不断闪动的富有历史感的油画般画面,浓缩了留学归来欲以实业报国的济南人赵宜宽,营建大观园所遭遇的爱恨情仇、国破家亡的激烈矛盾冲突。那一个个包括大观园、趵突泉、小桥流水,令人备感亲切的场景,更能勾起济南人
对老济南的深深情愫。记者就几次被画面所营造的氛围所感染而眼睛湿润。

  这里放映的是人们关注已久的22集电视连续剧《大观园》的片段。据称,这部2005年7月停机、10月底完成后期制作的反映济南本土文化的大戏,有望在2006年春节后在央视与广大观众见面。

  放映结束,导演唐亮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由济南人“全方位”制作

  再现济南地域风俗的大戏

  《大观园》不光是一部写济南人故事、写济南情的大戏,而且还是一部完全由济南人写、济南人导、济南人演、济南人投资的戏。

  编剧刘拥政,制片人唐光,导演唐亮,都是地地道道的“老济南”,就连演员,绝大多数也都是济南人。唐亮介绍,出演女一号冯玉竹的肖辉,就是济南的娃娃,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与蒋勤勤是同班同学。饰演男一号赵宜宽的,是曾在《康熙王朝》中饰演顺治皇帝的省话剧团演员刘钧。演技老到的男“反一号”陆凤卿的扮演者,则是省京剧院党委书记焦体怡。除了演、职员99%以上是济南人,这部电视连续剧,由山东唐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筹资金近800万元,还完全是“民间投资”。谈到拍摄这部电视连续剧的初衷,导演唐亮很是感慨:“北京的同行看了《大观园》后说,现在敢为地域文化拍戏的电视人不多了。”

  唐亮说,我小的时候经常在大观园转着玩,可比我小的济南人,就不知道大观园是怎么回事了。我要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在拍摄场景时,尽管许多单位要收我们的“场租费”,比采用虚拟的“代用景”要花更多的钱,但我们还是坚持能拍实景的就拍实景。比如千佛山,万竹园,大明湖。为了再现当年大观园玩杂耍的民俗场面,请济南正规专业院团的演员请不起,就请河北吴桥杂技班子。谈起拍“地域文化”内容的电视剧,唐亮很是感慨:“其实,地域性的东西挺难拍的。比如传统的叫卖声,就不只是像我们小的时候听到的那样”……磨剪子来,镪菜刀!“而是”大锅……风箱……啊!“要是不抓紧时间多在电影、电视剧中拍一些济南城市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场景,多少年后就可能看不到了。比如大观园的历史民俗故事,再不有人拍,就真得没有人知道了。”

  凭着一腔对济南地域文化的热爱,这些济南电视人,赋予了《大观园》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几多看点

  唐导演戏里戏外话感慨

  由于《大观园》一直为媒体所关注,拍摄进度与花絮多有报道,其剧情许多人已比较熟悉。看过《大观园》的“片花”,记者单刀直入:“外景地记者也去了,说实话,比较粗糙。这在刚才的片子里也能看得出来。与众多关注者一样,除了对本土内容的亲切感,好像大家对这部戏水平的期望值不是很高,但今天看,感觉还到位,味道比较足,导演对‘完成片’有什么新的评论?或者说有什么别的‘看点’和感慨?”

  导演唐亮是个低调的人,说话的语调也平缓而低沉。他先表示赞同记者的看法。又说,首先一个较深的感触是,如果有更多的投资,我们会拍得更好一些。说罢,唐亮似乎言犹未尽,有些激动:“最大的感触,今后如果有条件,就是再过七年八年,我还会拍反映济南地域文化的戏。这个戏(指《大观园》),我也要重拍。因为这次限于条件,有很多东西没有表现出来。”

  如果我自己给这个片子打分,也就打60分吧。当记者认为片中配乐很有“穿透力”时,唐亮特别介绍,片子的作曲是和王酩、谷建芬齐名的铁路文工团的著名作曲家马丁。“我就是唱着他的‘虾球传’长大的。他的作曲为片子增色不少,使片子能打到85分了。”

  期待《大观园》的济南观众会将它与同是”民国戏“的《五月槐花香》相比,这两部戏有什么区别?是否好有一比?

  对此,唐亮说,《五月槐花香》是“以戏为主”(以故事为主),而《大观园》则以历史事件为主,说的是地域性的“大文化”。《五月槐花香》几个人,几座小院,几条街,“解扣”似的故事结构,老百姓爱看。而《大观园》写故事的同时,着重写历史文化,所以在细节上我就特别注意。因此,即投入大又费精力。有的同行就说我,电视剧就是大众快餐,不用那么“深沉”。所以,如今的《大观园》有些东西没有体现出来,这是遗憾。但尽管如此,央视的同行看过后仍认为:“这个片子不是随大流的作品,是写实,写历史的。”著名作曲家马丁评论道:“我给电视剧配乐,一般只看一遍,《大观园》我看了两遍。我的感觉就是,章回小说加电影手段。”这个评价,让唐亮稍感欣慰。

  对于《大观园》的看点,唐亮说:“看了《大观园》你会发现,《大观园》是中国电视剧中惟一写主人公不是赢家而是输家的。主人公留学回国创建大观园,奋斗到最后,却窝窝囊囊。表现了个体在社会大的潮流中难以抗拒的命运,直至最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有人对这样处理有顾虑,其实在旧中国,许多知识分子创业,都是这样的结局。”

  再就是,济南观众在片中能看到熟悉的小桥流水,会有很强烈的亲切感。

  采访时,唐亮还透露,现在的《大观园》只写到了1948年济南解放,视播出的情况,我们还有意着手筹拍《大观园》续集。

  拉动文化产业

  电视剧不失为“前锋”

  这个话题令人深思

  山东也曾是“电视剧大省”,远的如《今夜有暴风雪》、《武松》,后来的如《燕子李三》、《车间主任》、《大法官》,近的如《大染房》等,都在国内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但更多的仅是“影视影响”,若论有形成规模的电视剧制作,收到既弘扬地域文化又拉动并形成一方产生综合效益的“文化产业”,与南方较发达的省份如江浙湖广相比,则有失之毫厘之虞。

  电视剧——影视基地——出版影视图书、影碟——带动相关旅游业、制造业——发育文化市场等等,大有文章可做。这次为拍摄《大观园》,唐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章丘白云湖公园内投资200万元建设影视基地,建造了一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格的大观园及其一组仿旧济南民居。拍摄期间的参观门票即10元,摄制组拍摄72天关机,现门票已升至每张15元。可以预见,随着《大观园》在央视的播出,这处影视基地的门票仍会“飙升”。何况,随着影视业的发展,影视基地的使用率——“回报率”潜力稳定。不独门票收入与场租收入,每一支摄制队伍都是一个“全方位”的消费群体,其对一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言自明的。

  然而,事实上,情况并不是这样简单与乐观。其间渗透着观念与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种种隐忧。《大观园》导演唐亮不经意间谈到的几宗“苦乐事”,引起了记者的深思。

  唐亮说,《大观园》深受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他们出席了开机和关机仪式,有关部门还表示,《大观园》反映的是济南地域文化,所属部门一定给予大力支持。然而,在随后的拍摄中,“所属部门”无一处不收场租费,而《大观园》800万元的投资仅为中等水平。制作方作为民营企业,想尽力将有限资金用好,拍出精品,在故事片中再现好济南的历史文化风貌,却感到“处处要钱”。而为了“真实再现”,片中对大观园、草包包子铺、燕喜堂、老赵家干饭铺、宏济堂、东阿阿胶、三联书店多有表现,但却未收到一分钱赞助费。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固然很多,但《大观园》剧组在另一地的另一种境遇,却耐人寻味。

  唐亮说:“我真是感谢周村区政府和‘周村一条街’管委会!《大观园》中的老街巷大都是在周村拍摄的,人家没收一分钱,还义务帮我们维持秩序,有些院落即使是‘走走过场’也让我们拍摄。人家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在我们走后,允许他们在‘周村一条街’镶上‘电视剧《大观园》在此选景拍摄’的牌子,在电视剧的片尾注上‘鸣谢’字样。”

  而在济南的有关民居拍摄呢?唐亮说,把居民一家接到宾馆,每天场租要1500元,外搭的小厨房就是给建新的也不能拆。于是,我们只好放弃合作。

  两厢对照,周村人的经营头脑和长期效益观念便凸现出来。到底谁更受益,不言自明。

  谈到拉动文化产业问题,唐亮认为,电视剧由于更直观形象,因而它应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锋。唐亮向记者介绍去韩国访问时体会深切,韩国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根本无法与山东相比,甚至把鲁文化包含在韩国文化中“当景点”,而我们山东才是鲁文化的正宗。可韩国的文化产业却远远走在了亚洲前列,为什么?……

  唐亮的话实际上也为大家所思所想。记者认为,不论是《大观园》没收一分钱赞助,还是感到在拍摄中有些“不合理”的收费等冷热甘苦的感受,究其根本,或许都源于我们发展文化产业观念的不成熟,我们的文化产业市场尚没有发育,我们的文化产业链更没有形成所致。

  究竟何时,不仅能有一部部反映地域风俗文化的《大观园》热播,还能打造出济南乃至整个山东文化产业的“大观园”,尚需人们不懈地探索和努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