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春晚”万岁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6:36 华商网-华商报

  ■冷静

  即将23岁的春节联欢晚会,被全国人民亲切地称为“春晚”,猛然听上去犹如一个妙龄女子。这当然是一个错觉,如果一个人不改名的话,那么从生到死,都只有一个称谓,这与明眸皓齿或者鹤发鸡皮无关。但如果从“春晚”在每年除夕之夜的表现来看,其依然蓬勃的活力,确实离徐娘半老还有很长的距离。

  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春晚”气数已尽的看法,主要的依据是其每况愈下的收视率,还有其内容老土,食古不化。但这种看法显然忽视了人口的增长,电视的普及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即使我们不做任何统计,仅仅在年三十站在阳台上听听四下里的动静,也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夜晚,收看“春晚”的电视观众数量绝对雷打不动排在第一位。

  “春晚”漫长的

青春期,与中国人的荷尔蒙有密切联系。据知,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这支颤巍巍的大军正是“春晚”的忠实拥趸。回顾“春晚”登场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长期的运动和建设中耗尽青春的老一辈,首次受到“春晚”的抚慰。在那个年代,甚至很多人一年都充满着期待,除夕除了与家人团圆之外,再与一台晚会甜蜜地缱绻。

  当一年一度对“春晚”的等待,已经太过难耐时,“

同一首歌”和“
艺术人生
”等节目相继推出,它们持续的高收视率,证明了观众对这一安慰的积极回应。

  除了荷尔蒙的因素,我们不能不看到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春晚”甚至已经成为不少观众的信念之一。“春晚”的精神,除了感动与怀旧,还与中国传统的儒家生活观紧密相连。对很多人来说,生活中缺乏的孝道在“春晚”中仍然得到最热烈地提倡,对拜金主义的批判仍然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对他们坚守了一生的种种价值观念,“春晚”以最为艺术化的形式,不遗余力地广而告之。

  既然“春晚”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希望它健康发展下去呢?而且,如果“春晚”不再坚持企图通过改良达到抚慰全国人民的野心,那么它完全可以避开“众口难调”的陷阱,成为一台堂堂正正的老人专场晚会,并且将收视率永远维持下去。

  让我们像祝愿自己的父母健康长寿一样,祝“春晚”万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