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上博摇身变“清宫”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01:15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李静责任编辑 顾维华

  材技俱佳的宫廷玉器,精美绝伦的各类钟表,各式各样的清宫服饰……记者昨天走进上海博物馆一楼展厅,竟仿佛走进清代宫廷———即将开幕的“故宫博物院宫廷珍宝展”上出现的160多件珍宝已经“各就各位”,精心的设计让观众似能“触摸”一百多年前的宫廷生活。由上博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这一大展于今天开幕,并将于明天正式对外开放。

  铜镀金象转花钟迎客

  故宫博物院有着1000多件珍稀钟表,此次展览中共有包括怀表等在内的20多件,其中高1.92米的铜镀金象驮转花钟是极少见的大型钟表。与其他钟表被放置在橱窗内不同,它直接面对观众。文保科技部的副研究员秦世明负责故宫钟表的日常维护,他专程赶到上海让这件钟表动起来。铜镀金象驮转花钟底座上站立着背负两层亭子的大象,亭子上方是计时装置,秦世明的工具是大小不同的三把“钥匙”,他把其中一把插入底座并上弦后,底座上的帆船、狮子等在音乐声中或前移,或进出;将另一把“钥匙”在象耳朵后转动,象的眼睛、鼻子和尾巴都动起来,第一层亭子上的士官左右“巡视”;而开启第二层亭子的“机关”后,钟顶端宝星上的转花开始旋转,龙也随之盘旋。“这是18世纪英国制造的,各个‘关节’的运作全都由机械系统控制,制作相当精细,是清宫收藏钟表中的典型。”秦世明介绍。据悉,现场的演示只在展览前两天进行。

  清帝“三希堂”再现上博

  位于养心殿内西暖阁内的三希堂是皇帝的雅室,因乾隆帝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等三件书法作品收藏于此而得名。上博在展览现场将三希堂内景还原,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面积仅几平方米的小室被封闭起来,观众透过玻璃看到全景。室内临窗(玻璃)有地炕,炕上宝座后悬有乾隆帝御书的“三希堂”匾,炕几和几上所摆文房均为清宫旧物,宝座正前方的绘画也是出自宫廷画家之手,窗正对面的书法“三希堂记”更是说明了此室的由来。虽然没有了原本的三件宝贝,但室内和谐的布局和清雅的装饰却让人恍如走入历史之中。

  同时展出的珍宝类文物和服饰等更是清宫生活的缩影,从皇家礼仪中实用的金编钟、碧玉磬,宫廷殿堂中的陈设品水晶天鸡盖罐,到皇后嫔妃们的首饰以及各种生活用品,都在叙述皇家故事。象牙席是用以象牙为原材料制作的薄片编制而成,因为用料糜费于

雍正十二年被禁止生产,故宫只藏有两张。此次展出的为较为完整的一张,四周沿包蓝色缎边,席面通体用宽仅0.2厘米的扁平牙条编制成人字形纹。

  展厅还引入宫廷建筑元素,并附有故宫外景图片。虽然展厅面积不大,但道道大门的使用给人以宫廷森严感,镜子的运用则更能帮助展厅“变身”巨大的清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