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话剧演出原创剧本缺失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9:00 解放日报

  从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绝笔之作《樱桃园》,到即将由焦晃与奚美娟联手搬演的英国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从张爱玲的《金锁记》《太太万岁》《倾城之恋》,到白先勇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从王安忆的《长恨歌》,到裘山山的《我在天堂等你》;从王文华的成名作《蛋白质女孩》,到石康的畅销小说《支离破碎》《晃晃悠悠》;从网上流行的《鬼马嘉年华》,到正在热演的网络小说《恋人》……近期上海话剧舞台上演的不少话剧,都改编自名著或畅销书。

  热门作品改编话剧,是独辟蹊径还是走捷径?人们议论不一。

  改编丰富了舞台创作

  今年50岁的王女士是《简·爱》的忠实书迷。“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时至今日,她依旧能够脱口背出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这段经典独白。听说这部小说将被搬上话剧舞台,王女士十分兴奋:“我特别期待能早日看到话剧版《简·爱》。现在舞台原创剧本缺失,将经典名著和畅销小说改编成话剧,不失为一条赢得市场和观众的捷径。”

  来沪角逐“白玉兰奖”的军旅话剧《我在天堂等你》,也让大家耳目一新。华师大某学生说,他虽然看过这部获奖小说,但他不是为满足对情节的猎奇心而来,而是为了再体验一次原著带给自己的心灵震荡。他建议,话剧舞台应多改编一些这样大气的作品。

  拉近观众与演出的距离

  被网络小说吸引进剧场的青年也越来越多。正在话剧大厦热演的《恋人》,不仅首轮14场演出场场爆满,二轮演出同样一票难求。

  《恋人》的制作人吴嘉认为,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网络话剧,拉近了观演之间的距离,所以特别受时尚青年欢迎。这两年,上海就有不少这样的话剧,如编剧李容和导演杨昕巍3次合作,连推慕容雪村3部作品。浙江来沪的《同行》也改编自风行的网络小说。北京同样演出了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爱尔兰咖啡》,以及根据韩国网络小说改编的《我的野蛮女友》;另一部根据慕容雪村小说《异教徒之筐》改编的话剧也将在春节亮相。

  “一窝蜂”不是好事

  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指出,热门作品改编是一条捷径,因为不仅有现成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关系,还提供了市场卖点和眼球效应。但一旦成为一窝蜂,就不是好事了。

  话剧中心老总杨绍林表示,我们的时代需要精品力作,我们的舞台也应该丰富多样。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进行二度创作虽然省力,但毕竟是给他人做嫁衣裳。改编别人作品总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原创作品的自由度则要大得多。

  重视原创,加强专业编剧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迫在眉睫。尽管小说改编的话剧在国内外不乏成功的先例,但终究没有听说哪位剧作家是专靠改编小说而成为大师的。

  本报记者 端木复 本报实习生 沈轶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