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两种"现实"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28日10:45 新民周刊

  BY赵莎

  如果说一部好作品在挑战我们的感受力,一部坏作品则在挑战我们的理解力。我们常常不得不在坏作品的辨别上花去更多时间。我们多数时候是好坏不分的,叔本华说读好书的前提是不读坏书,我喜欢把他的话这样来看,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坏的,好才会显现出来。

  《千里走单骑》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看完《千里走单骑》我只有一个直接的想法,这是一部通俗的故事片,拍得很电视剧。如果我们的电视剧能拍成这样,比如像电影中的杨杨那样吹着高仓健送给他的哨子一路跟着车跑上两三分钟,导演着力要表达的情感一目了然,并且还能让人感动,观众还不用费脑子,这样大家都会很满意。而这样的电视剧还很生活,人物表演和场景都很真实,监狱工作人员等群众演员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台词也有一副现实的样子。

  但我不能忍受的也正是这里面的"现实",确切地说,是对"现实"的浪费。"(电影)绝不去虚构一场表面真实的演出,而是把现实处理为一场演出。"(巴赞语)张艺谋的电影里,邱林、杨杨等的现实只是他为自己做的一副面具,说到底他并不关心他们。所以当地地道道的自助导游邱林,实实在在的村里的孩子杨杨凭着本色的演出偶尔让我们会心一笑时,真正的他们在哪里呢?

  当然我们不应该对张艺谋提这个要求,这本来就是一个关于"面具"的主题先行的故事。高仓健为了一段父子情千里走单骑,观众从开头猜到结尾,影片出现的人物都是为高仓健服务的。人物情感为剧情需要发展,一切的所谓的感动都在画面情绪上。只是张艺谋忘了最根本的一点,阐明主题是靠观众的智力和想象力来完成的,而不是影片。当他用尽一切电视剧的手法把高仓健那么一点的父子情感无限地拉长,完全消灭了电影的空间和想象力,张艺谋说到底不过是给了观众一部100分钟的电视剧,却又没有给观众百转千回的故事,这样索性真不如去看一部电视剧。

  从另一方面说,在中国电影纪念百年之时,文艺片《千里走单骑》在商业大片横扫电影市场的时候适时出现,谁说不是极好地体现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中国电影似乎历来都很讲究真实性,不管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强调体验生活。而这些影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让现实屈从于一个既定的不可动摇的主题,不管是50、60年代的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还是80年代的解放思想,呼唤人性回归,以及90年代到现在的所谓对普通人艰辛生活的关注。这一经典的文艺创作模式在今天继续发扬光大,我们从每周CCTV6播放的影片都可以看到,不管是旧的还是新的,美国的还是欧洲的。

  巴赞曾这样论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那种为一段故事披上真实外衣的形式概念有很大区别。至于纯技巧方面,《偷自行车的人》也像其他许多影片一样,是在街头拍摄的,选用了非职业演员,不过影片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此,它在于不歪曲事物的本质,在于首先让事物以自为和自由的方式存在,在于对事物的独特个性的热爱。"我们在艺术上的一切探索都在于揭晓最内在的现实,像德·西卡、阿巴斯已经做的,让生活在电影这面明镜中最终像一首诗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时我们抬头,猛然看见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仍在我们眼前传承延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