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外零售商“资本”博弈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01日09:05 南方都市报

  跨国零售商借资本快速圈地,本土零售业受挤压加速两极分化

  中外零售商“资本”博弈

  专家观点

  广东应加强流通业区域合作

  “本地政府和本土企业不应忽略技术的重要性,鼓励企业及时吸收并改进企业的管理,方能提升零售的效率。”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沙振权指出,“十一五”时期,广东应当加大对流通业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建立区域、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流通体系。包括鼓励本土流通龙头企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整合力度;鼓励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开展合作,既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又可以学习借鉴外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技术;鼓励外资企业着重发展中小型业态;鼓励外资企业投资二三线城市,鼓励外资企业从事农产品流通;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以提升企业界的创新能力。

  此外,有专家指出,本土商企之前为了速度而盲目扩张购并结果欲速则不达。在外资企业以扩充规模、探索本土化经营为主要工作的时候,也给了本土企业最后一搏的机会,谁能在这段时间找准定位、扎实基础,做到规模与效益的健康发展,谁就能在这场较量中赢得生存的空间。

  前言

  “40年的辛勤工作,就这样一下烟消云散了。”

  2006年1月,在一部名为《沃尔玛:低价格的高成本》的美国纪录片中,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业巨人被描述成为一个剥夺员工利益、使无数小商场无法生存的邪恶化身。美联储在上个月的政策报告中说,美联储的官员“注意到包括来自外国生产者的激烈竞争帮助控制美国国内的成本和价格压力”。

  数字显示,2005年沃尔玛销售额将近2860亿美元,其中89%来自于美国。它在全球44个国家有连锁经营,在美国以外的分店已经达到2276家。然而,沃尔玛所到之处也就意味着小商场的终结,为此,一个叫做全球工会的组织,反对沃尔玛成为它最重要的一项事业。这个工会组织指责沃尔玛不仅驱赶走了小商场,也拒绝给员工提供安全的环境、良好的收入和医疗保险。

  而回眸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一周年,某种端倪其实已经出现:2005年,跨国零售商们不仅在资源性资产——店铺资源上形成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更借助于资本市场羽翼形成双重冲击。而本土零售企业却在激烈竞争的挤压中加速两级分化,2005年,国内至少有近200家零售企业倒闭,其中大部分为中小零售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讲,外资以实体、资本、品牌和基金等方式的渗透攻略已对本土零售企业显现出一定的“灭杀”效应。

  政策

  2005年商务部重拳整肃流通业

  2005年5月由商务部、工商总局等11部委联合签发的《打击商贸活动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打击包括商业零售企业不规范促销行为;商业零售企业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行为;服务业违规经营行为;虚构或夸大特许经营品牌、骗取加盟费行为;对外贸易领域中各类以虚假合同等方式骗取资金和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为流通业健康、公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005年6月商务部历时一年制订的《零售业同业损害评估方法》提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期将作为行业标准正式出台。《评估方法》出台后,在同一地区开设超市等,如果被认定可能产生同业损害则不能开店。

  2005年10月商务部出台《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范商业零售企业的促销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恶性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树立零售商良好的商业形象,促进零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05年10月底商务部出台的《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出台,该《办法》通过行政手段明确零售商拖欠供应商货款行为的具体表现及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严格禁止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

  2005年12月《直销管理条例》出台,规范了直销行为,加强了对直销活动的监管,防止欺诈,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005年商务部多项政策扶持本土企业

  2005年2月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对这一工程,商务部采取了财政贴息的政策支持,引导和鼓励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参与。

  2005年5月初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通过资金、网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到城市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等。

  2005年5月中旬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流通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安排500亿元的贷款专项支持“零售国家队”。

  2005年的中国零售业,外资零售商正在以资本的力量与本土零售商拉开质的距离。

  2005年底,英国一家名为安石的投资基金以1.4亿元的投资一举持有深圳民润52.24%的股份。该管理公司还打算在稍后的三年再投资1.6亿元,使之持股比达到70%。“投资基金参股的目的单一,就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回报。”安石透露,其选择民润除看中它在区域竞争中体现出的独特资源优势外,还非常在乎其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在经营方面能够获得很多优先权。

  而实际上,民润只是中国本土零售商的一个缩影——在规模为王的连锁行业,缺乏资本支持的民润,一方面,在资金调度、企业管理上捉襟见肘;另一方面,要直接与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巨头打阵地战,还要同本土的同行们寸土必争。最终,民润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宁可让投资基金控股,不让同行收购。民润认为,基金总是要退出,到那时,民润的品牌总还有存在下去的机会。

  只能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相对缺失恰好是中国本土零售商的短板——在过去的一年,更多的本土零售企业依靠占压供应商货款的方式实现零成本扩张,但一旦企业现金流不足,资金链断裂不可避免。2005年12月,同为区域性零售商的广州家谊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破产,过度扩张引发的资金危机和债务危机给了其致命的打击。于是,当如民润等本土零售商因扩张乏力逐步失去与外资抗衡的能力之时,外资零售巨头却依靠其强大资本和先进运营模式开始攫取这些资源。

  外资加速圈地挤压本土零售商

  而梳理2005年以来中国零售业的走向,不难看出外资对中国市场抢夺的急促和疯狂程度。

  在2005年零售业全面开放后的一年里,外资零售巨头无一例外加大了在中国市场开店的步伐,且各自从人事、管理等各方面对战略进行了重新调整,与此同时,独资事件也不断上演。此外,全球自愿连锁巨头IGA与SPAR通过品牌渗透方式加快登陆中国。而加入自愿连锁组织的这些零售企业,都是本土零售业中的生力军,区域市场上的龙头企业(详见链接)。

  “随着零售商品牌的发展、零售贸易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家零售商手中。”这是值得高兴的现象吗?对于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加速跑,全国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沙振权发出警醒称,大型外资企业凭借先进信息技术、强大的采购能力、品牌拉力和经营能力主推大卖场业态,目前已形成了局部市场的强大竞争优势。但这不但发挥不了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改组、改造作用,反而对广东中小企业产生了很强的“灭杀”效应。

  沙振权称,目前外资企业与广东本土流通企业的融合程度很低,总体上形成了“二层结构”——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在两个互不交融的层面上独立运作,导致流通业开放与本土流通业,特别是传统流通业改革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此外,当北京、上海等东部一线城市市场饱和后,外资零售商加快了在中西部二三级城市的拓展。而这些地域,正是本土中小零售商赖以起家的根据地和主要市场。

  商务部500亿元贷款支持本土企业

  “谁控制了流通业,谁就控制了经济,”沙振权指出,从目前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的现实看,商业流通业对外开放不到10年时间,这些国家的流通企业全军覆没,而外资流通企业现金流的大进大出,造成这些国家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波动。而目前中国零售业更是进入发展关键期,应在制度、技术上保证流通业这个经济咽喉的畅通。

  “如果内资企业今后竞争发展中的最大困难——融资得不到实质性的根本解决,外资零售企业可能会主导中国零售业。”针对中国商业联合会发表的白皮书,2005年5月中旬,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流通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安排500亿元的贷款专项支持“零售国家队”,与此同时,商务部一系列重拳加码,欲为流通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秩序(详见政策)。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金杜

  链接

  2005年

  外资商企脸谱

  [独资]

  2005年5月麦德龙合资公司持股由60%增至90%,取得绝对控制权。

  2005年9月易初莲花津京沪三地启动独资计划。

  2005年9月南京每家玛超市有限公司的中方投资者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全部转让给韩投资者,每家玛自此成为外商独资企业。

  2005年10月家乐福收购中方合资伙伴昆百大35%股权,昆明家乐福成为家乐福独资企业。同时,新疆家乐福、长沙家乐福已实现“单飞”。

  [开店]

  家乐福2005年一举新开了14家门店;2005年门店数突破70家,销售额提高了25%,突破了200亿元。

  沃尔玛2005年新开14家店,截至2005年12月底,沃尔玛在中国26个城市的门店数量达到56家。

  麦德龙2005年新开5家门店,目前大陆分店数达到29家。

  易初莲花2005年新开10家左右门店,目前分店数量达到60家。

  好又多2005年12月底,全国第106家分店泉州店开门营业

  [并购]

  2005年7月百安居中国完成并购欧倍德中国业务的所有境内外法律手续,欧倍德以8500万英镑的价格,将其苦苦打拼了多年的中国市场拱手让给百安居。

  2005年9-10月继掌控苏果超市85%股权后,华润万家以约4亿元的代价,分别将天津月坛超市和浙江宁波慈客隆超市纳入麾下。

  2006年1月家乐福在中国首次通过收购方式开出的第一家大卖场——原乐客多上海七宝店开业。

  [资本输入]

  2005年7月摩根士丹利

房地产基金会同美国最大
商业地产
投资管理商西蒙地产集团与深国投商用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长三角12个购物中心。

  2005年7月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与深国投签订协议,收购后者在国内15家以沃尔玛为主力店的商场的部分股份;此外,嘉德置地今年还斥资17.46亿元收购了北京华联旗下的安贞华联商厦和

望京华联商厦。

  2005年10月永乐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向永乐注资5000万美元,成为永乐的第三大股东。

  2005年11月英国Ashmore公司收购深圳民润7成股权,计划在3年内投资3亿元参股深圳民润农产品配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并使控股比例达到70%左右。

  [品牌渗透]

  2005年3-4月步步高、大庆庆客隆、武汉中百仓储签约加入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

  2005年4月欧洲最大的自愿连锁组织SPARSPAR与家家悦合作在山东威海开出中国第一家SPAR门店。之后,SAPR将与河南思达在3年内开设60家SPAR超市,与湖北雅思3年内开设40家SPAR大卖场。

  2005年11月IGA中国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

  图:

  2005年,跨国零售商们不仅在店铺资源上形成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更借助于资本市场挤压本土零售商。本报记者吴伟洪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