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西方艺术市场:这块肥肉何时到口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09:02 都市快报

  纵观中国商业精英的公寓和奢华住宅,张永霖的房子显得与众不同,他那间能够眺望维多利亚湾的雅致住宅几乎完全是用中国艺术品做装饰。

  在起居室里,摆放着一件由活跃的中国台湾雕塑家朱铭创作的大型抽象铜雕,后面的厚玻璃墙能够看见天际线下城市惊人的景观。两件齐白石的立轴书画作品悬挂在房间入口处。在可以尽观城市另一面的主卧室里,悬挂着林风眠阴暗蓝色基调的大幅油画。

  但是在起居室的角落里,在齐白石画有太阳和大型食肉鸟的立轴旁边,还有另一种艺术,完全不同于这间屋子里的其他艺术品,这是一幅没有签名的木炭素描,画着两个男孩,看得出是对莫奈的致敬作品。这是张永霖从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上买来的,他已经从香港一家主要电话公司的主席位置上退了下来。

  中国富豪中意中国艺术

  中国在过去25年中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了庞大的财富,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也急速攀升,尤其是在最近三年里。但是中国艺术品收藏者却很少有对西方艺术杰作表现出兴趣。

  当日本经济在80年代以无法遏制的速度增长时,他们的银行、保险业者和私人收藏者购买梵高、雷诺阿、莫迪里阿尼和毕加索作品的行为,震撼了国际艺术品市场。暴富的俄国石油业寡头在艺术品市场上崭露头角。但是富裕的中国人却对投资西方艺术表现出谨慎态度。

  亚洲佳士得副主席叶正元说,中国大陆收藏者在过去两年里曾购入过二流的毕加索、雷诺阿作品,也曾在拍卖场上竞标莫奈和梵高的作品未遂。香港收藏者因为其居住地有过英国的殖民背景,而在艺术品投资上显得更为国际化,也更积极。他们买过毕加索、雷捷、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马蒂斯、塞尚的作品各一张,以及梵高的一张早期作品。

  “在中国大陆,只有一点早期印象派和现代绘画作品。”叶正元说。未来中国将成西方艺术大市场

  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未来几年内,富裕的大陆人和香港人将会成为重要的西方艺术买家。

  “在中国,有钱是不够的,你还得有文化,”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展总监何庆基说,“年轻人对西方艺术充满热情,看到他们对西方艺术品的需求那只是时间问题。”

  苏富比和佳士得正在尝试加速这一进程,这两年,他们在纽约和伦敦的开幕之前,会把价值连城的印象派作品带到香港预展。(2004年前,他们很少运那些昂贵的西方艺术品来预展。)

  作为新趋势的一部分,苏富比1月17日和18日在这里的展览受到了特别关注,因为展览上有高更创作于1902年的著名作品《两个女人》,估价在1100万英镑到1400万英镑之间(1940万美元到2470万美元),其他还有莫奈和毕加索的作品。中国人还是没有显出积极性来

  这些作品将于周二在伦敦拍卖。但是苏富比亚洲及澳大利亚区执行董事司徒河伟表示,一些中国收藏者很有可能参加,但他很怀疑他们会做出一些重大的购买行动。“他们仍然没有表现出把钱投向西方艺术的积极性。”他说。

  中国现在的总体经济产量差不多是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一半多一些,但是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10倍。因此当一些中国企业大亨拥有爆增的财富的时候,他们的国家仍然贫穷:去年的人均产值是1740美元,而日本早在15年前就已经达到了29600美元。

  日本的纳税制度鼓励艺术品投资,但是香港和大陆的税务制度却没有这样的政策。中国大陆向艺术品进口征税,并且限制有经济能力的国民把大笔资金汇出国,这就为他们投资西方艺术品制造了障碍。

  向中国大陆运输昂贵艺术品的方式可以采取空运,最多是用海运,但结果是在海关耽搁三四周,即便是这些作品只用做展览而非拍卖。因此拍卖行雇员很仔细地包装小件艺术品,放在托运的包裹里飞往中国,以便很快通过海关检查。叶正元说,包裹被盗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尺寸的限制却让大件绘画作品无法在中国大陆展出。

  许多计划运往中国大陆,展现给买家的作品最后被运到了香港。这个自由港过关检查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中国大陆这两年撤销了大多数对公民访问香港的限制,这是为了带动香港在2003年非典之后低迷的经济。

  香港必须面对它自身特殊的挑战。炎热、多雾、非常潮湿的天气从4月末一直延续到10月初,这之间正好夹着纽约8月的拍卖季。尽管展览场地有空调,拍卖行还是对夏天运艺术品过来表现出谨慎,并且不运脆弱的作品过来。“我们往往运输那些能够适应旅行的作品。”司徒河伟说。(编译王晟)(《纽约时报》基斯·布莱德什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