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西华门发现明建文帝逃命下水道?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08:49 南京晨报

  昨天上午,在西华门(古称西安门)与玄津桥之间的一处工地上,施工人员在离地表约1.5米处挖到了一个由青条石砌筑的大型涵洞,据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王志高实地勘察后初步判断,此乃明代皇城专用的涵道,其功用是将皇城内汇集的雨水、污水通过此道排到皇城的护城河中。他表示,明皇城下水道在近二十年来是首次发现,其考古价值相当巨大。与此同时,根据建文帝通过暗道出逃的种种传说,该皇城涵道的发现无疑为建文帝出逃的途径又增加了一种可能。

  工地惊现明皇城下水道

  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接到消息称,在玄津桥东侧数十米的一处工地上,施工人员挖到了一个大型涵洞,规格很高。随后,记者赶到了该施工现场,该工地正在为铺设下水管道而在深挖3米左右、长达数千米的沟。通过知情人士的指点,记者在深沟离地表约1.5米处发现了这处涵洞,露出的部分都是由大块青条石砌筑成的,宽约1.5米,高超过1米。涵洞内堆积了大量的杂物,如果排除掉这些堆积物,该涵洞的高度可能要达到2米。而在深沟离地表约1米的另一处,记者还发现了大量青砖砌筑成的砖层,这面砖层正好处在西安门城门和玄津桥的直径上。

  专家称其价值巨大

  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王志高到达现场后,进行了仔细的勘察。他随后对记者表示,西安门是明朝皇城的西大门,玄津桥位于正对该城门的皇城护城河上。由于青砖层位于西安门城门和玄津桥的直径道路上,可能是当时该路基的一部分。而这处涵洞应该是明代皇城专用的涵道,其功用是将皇城内汇集的雨水、污水通过此道排到皇城的护城河中。他说,自20世纪50年代起,南京曾先后在太平门、中山门等地下发现了数十处涵洞,稍大的尺寸宽约两米多,高约3米。但大多是由明代城砖砌筑成的,从来没发现过完全以大块青条石砌筑成的,所以规格相当高。而且以前发现的涵洞几乎都是在都城范围内,像这样的明代皇城涵道是近二十年来首次发现。因此,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认为,该涵道的发现对研究明朝皇城城墙的构造,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乃建文帝逃命暗道?

  在过去的五十年内,专家对明朝都城涵道的具体功用,一直都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专家认为是纯粹的下水道,功用是将城内汇集的雨水、污水通过此道排出城外。而一些学者则根据“建文疑案”,提出了另一种新的说法,即它是建造(或改造)明皇宫时特设的“暗道”。根据历史记载,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发兵杀入南京,推翻了侄儿建文皇帝朱允Χ,自己当上了皇帝。靖难之后,建文帝到底死了没有,是一个至今不能解决的谜案。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告诉记者,据《明实录》等典籍记载:燕王入金川门后,建文帝“乃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自焚”。此后,明代官书都沿用此说。然而,在明朝时期对这种说法质疑者就有很多。他们认为建文帝并没有死,而是通过暗道逃了出去。

  如果说建文帝出逃的话,在通过当时被燕军控制的南京各座城门时,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得以安全出城,还是个谜。明清的野史笔记中,对这件历史悬案介绍最具系统性的《明史纪事本末》中是这样记载的:建文帝原打算自尽,翰林院编修程济劝导:“不如出逃。”少监王钺立即跪下说:“太祖驾崩时留下个铁箧,说有大难时打开,现放在奉先殿左边。”程济砸开铁箧后,发现里面有三张度牒,还有剃刀、白银、袈裟及鞋帽等物,里面还写着:“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与神乐观之西房。”之后,建文帝出了“鬼门”,由神乐观道士王升用小船接应至太平门。可是,这个“鬼门”在南京城墙四圈城墙之中,一直没有被找到。这个记述是古人的杜撰还是确有其事,一直是个谜。同时,建文帝从中山门前湖逃走等诸多说法也不断出现,一时莫辨真假。不过,如果建文帝真的要从水路逃走,实在没有比走西安门的暗道,通过皇城护城河更理想的途径了。因为当时只有这条河南北贯穿整个都城,向南可通过通济门、中华门出城,向北可通过玄武湖逃走。如果《明史纪事本末》中这段关于建文帝出逃的记载可信,所谓“御沟”应该就是皇城护城河,而只有通过这条水道,才可能接近当时的太平门。那这个新发现的明皇城涵道究竟是不是建文帝出逃的暗道,有待考古的进一步发现。

  作者:韩红林/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