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万里江山有所思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15:11 北京晚报

  

万里江山有所思

  在我所喜欢的《书城》杂志中,有北大学者韩毓海名字的文章我是必看的,一方面因为相熟已久,另一方面还因为,很长一段时间突然就断了联系,只在一些学术论争中看到他的名字与文章。关于他的信息,就只有通过《书城》上的文字了解了。循着文字的踪迹,知道他这时去了韩国,那时又到了迪庆丽江,知道了他之所思所叹,落到笔端还是那种很爽
透的感觉,于是便像有了与他对面聊过一次天儿的快意。所谓相忘于江湖,大概也就这样吧。

  今年春节,拿到他的新随笔《天下———江山走笔》(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翻阅,竟大都是《书城》上发过的文章,首先的感觉是亲切,第二个感觉还是爽透,北方艳阳下秋风吹过的爽透。敢于以“江山”“天下”来命名自己的书名,那种纵横天下指点江山的气魄,像他这样年纪的大概不算多了。这个年头,如果不是那种很追潮流的时尚观点,能顾左右而言他已经算是心中有数了,谁还会像他,顶着个新左派的名号,还这么不掖着藏着,一路爽直地言说到底。

  我非学术圈人,也同时不知道这些收在《天下》中的文章,是否都会被归为“新左派”类写作,引出一圈观点论争的涟漪。作为一种个体阅读,我关心它所提供给的东西是否会激活我的思考,或者让人击掌一叹,或者让人想站起反击,就这本书来说,两者都占全了。

  韩毓海的文章从来都给人以历史、地理与人文、政治的综合向度,他的笔触在现实与历史、中国与世界之间大开大合,但落脚又不那么凌空蹈虚,笔端总有故事,胸中时有深情涌动(尽管有时深情得缺乏节制)。收在《北国风光》、《西北望》中的文章都是在讲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的均势之道,但里面气象万千,俨然一部长城内外上下千年的历史。也就是在他的《大雨落幽燕》中,我好像第一次了解,北京其实是座以水结构起来的城市。虽然历史上多遭万劫不复之难,但是北海公园、颐和园旧址奇迹般地保留,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是贯穿北京南、北的水利工程源头。而历史上鸦片战争的失败,他也给了一种迥异于通常“落后必然挨打”的说法———大清并不是不富,而是不强。

  有意思的是,韩毓海在他的江山走笔里,多次慨叹的美丽江山中,也有时下小资们喜欢的地方:云南的香格里拉、海上繁华梦不尽的夜上海,不过,想要在他的文字中得到那些风花雪月式的共鸣,那就等于自找没趣。像许多喜欢用“告诉你一个真××”的语式来棒喝的作者一样,韩毓海也喜欢用另外的史实,呈现更具家国意识的香格里拉。他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不了解近代以来中西文明冲突的陆上“地平线”,我们就不会了解云南、西藏在西方人眼中为什么具有如此高的地位。而对于无数时下流行的上海叙事,他也“不合时宜”地点出:成就上海的,可能不是白玫瑰红玫瑰之类,很有可能是新版《雷雨》中,那被边缘化、弱化了戏份的鲁大海。用同样的小说与电影,印证不同的事情。于是张爱玲、王安忆们的小说、侯孝贤、张艺谋们的电影,都因为韩毓海的解读,而走上了另外的历史样貌。

  也许这样的提法与观点,在当下不仅是不合时宜,而且有些惹人不快,喜欢做轻松阅读的读者或许会说:电影就是个娱乐大众的电影,小说也就是供人消遣的小说,干什么非要把个小资们喜欢的东东拆出个不小资的样貌?但也许这就是韩毓海们要做的事。在曾经的一本《摩登者说》中,他就用一句话回答了一位姑娘的质疑:他说:“天下事皆孕于道,我们读书人不从字缝里找出些道道来,用什么改造世界?”十年前读这样的答话,以为这只是他与姑娘的套瓷之道,现在对照着这本书读,却知道是心里最真实的志向。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求”,一介书生,对于经常萦回于心间的江河日月,所能做的,也就是这些“江山有思”的文字吧。本报记者孙小宁

  实习编辑:刘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