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正月十六老讲究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2:07 三秦都市报

  正月十六是元宵节的最后一天,唐代人称这一天为耗磨日,是财物虚耗之意,官私不开仓库,以防饥荒,宜饮酒。张说诗云:“上月今朝减,流传耗磨辰。还将不事事,同醉俗中人。”金、元时国俗将正月十六日称为“放偷”。此日,各家皆严备防范,若遇小偷则笑而谴之,虽妻女车马宝货为人所窃,若获得其人,亦不加罪,恐即为唐人的遗俗。过去还有正月十六祭床神的说法,诗云“买糖迎灶帝,酌水祀床公。”是希望生活幸福美满的意思。

  在唐代,正月十六后到月终,人们没有多少事情,家家户户都有欢聚饮食的风俗。《艺文类聚·岁时部》记载:“《荆楚岁时记》曰:‘元日至月晦,并为酉甫聚饮食。每月皆有朔、晦。正月初年,时俗重以为节。’”在此期间,长安富贵人家子弟均三五成群,结队郊游。他们携童带仆,乘着华丽的车马,载着油幕,离开喧闹的城市到郊外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到了休息时,则挂上帐幕,摆列酒馔,席地而坐,设野宴说笑取乐,并美其名曰“探春”之意。《开元天宝遗事》卷四《探春》一节中对此有详尽地描述。

  这种习俗在今日关中民间还可看到一些影子。正月十六,妇女们怕动针线会患百病,于是结队出行,因此这种风俗就叫做“游百病”。有“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之说。

  一般是在正月十六这一天,一吃过早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到四处去“游百病”。在过去,老年人爱去逛庙会,参禅拜佛,祈佑福祥;年轻人也多会去尽情享受各种愉悦身心的游艺活动。即便是那些平时不太爱游逛,喜好清静的老人,凡是能走动的,这一天也都不会呆在家里,大多都会穿得暖暖和和,拄上拐杖去田地里转转。据人们讲:经过正月十六这一游,就会使“百病”在舒心畅快的短距离旅游过程中,全部“遗”在路上,“遗”在野外,使得“百病”全消;没病没灾的会好上加好,更加健康;有病有灾的正好“遗”掉,逢凶化吉,时来运转!如此良好祝愿,你能说它不对?因此,这一天的出游,也有一个禁忌,许多地方人们都可以去,就是不能专门去串亲访友,到别人家去“游百病”,你若贸然去了,人家会认为你会将自己身上的灾病“遗”在他们家里,于他的家人不利。所以这种犯忌讳的事还是尽量不要干的好!

  从更深层次分析这项民俗,我们会发现,“游百病”其实是一种可以起到协调、吻合、衔接、舒缓火红的年节放浪与很快即将转为正常的春耕生产生活秩序的减压阀与缓冲器。它是一项调养身心、振奋精神、恢复体力、以利再战的年节良俗!对于信奉“天人感应”的中国人来说,在年节的热闹使人疲倦之余,在冬去春来春耕生产即将开始之际,来“游百病”,正是对“人身虽小,暗合天地”这一机理进行的民俗学解释。

  正月十六晚上,孩子们抓住最后的机会玩灯,他们以灯打灯,把灯碰碎、烧掉,不仅不恼怒,反而是无比开心,灯笼一着,吉利来到,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