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南京元宵节应正月初八上灯?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8:35 南京晨报

  昨天是传统的元宵佳节,在传统节日中除春节外,惟有元宵节最为隆重热烈,举国上下、城乡各地均要张灯结彩、燃放烟火,并表演杂耍技艺,猜灯谜,吃元宵。不过在昨天的元宵节文艺家代表座谈会上,著名民俗专家陶思炎却感慨说,如今对民俗有了太多误解,譬如不少人认为的正月十三上灯一说在南京应该是正月初八上灯,而之前广为流传的福“倒”之说也是不对的。

  南京应该依照明朝惯例

  晨报讯(记者李晓婕)陶思炎说,最近不少媒体和一般的老百姓都说正月十三上灯,“但这个说法如果在镇江、扬州等地区还说得通,在南京就不对了,因为十三上灯是南宋时候的说法,而南京的初八上灯是从明朝开始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还在用,所以到了现在我认为还是应该用正月初八上灯之说。”而据记载,元宵节放灯起自南北朝。初时仅为即兴之举,自唐代始成定例。唐玄宗规定正月十四至十六前后放灯三天;北宋时又增加十七、八两天共五夜;南宋后又改为十三日“上灯”,十八日“落灯”,共六天;明太祖又改为初八“张灯”,直至十八“落灯”元宵节共为十天。所以陶思炎之说还是有一定道理。但让陶老师最气愤的并不在此,而是夫子庙赏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譬如外地花灯的涌入,譬如在李香君故居前的唐老鸭形象等等,都让他觉得啼笑皆非。

  “福”字倒贴有三种含义

  除此之外,陶思炎还提到了“福”字的贴法,近年来倒贴福字蔚然成风,由门板上的福字到居室各处张贴的福字,再到点心盒甚至

贺卡上的福字,一律倒贴。但陶老师解释说,“福应该是正的,福字倒贴有三种情况,一是穷困潦倒的人家为了转运,二是为了讨口彩,问孩子,我们家的福怎么了,孩子说‘福倒(到)了’,但是立刻还是要把福字摆正,第三就是在马桶、脚盆上。”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他也认为,虽然在我国传统民俗中确有倒贴福字的说法,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但这样做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民俗。冯骥才说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是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但像时下这样,把大门上的福字翻倒过来,则必头重脚轻,不恭不正,有悖于中国“门文化”与“年文化”的精神。

  又讯:昨天参加元宵座谈会的文艺家代表还有包括黄蓓佳、苏童、周梅森、毕飞宇等作家,陶琪、柯军、侯长荣等戏剧界代表以及来自音乐、美术、民间文艺、书法、曲艺、舞蹈等各个文艺领域的代表朱昌耀、陈鹏年、喻继高、宋玉麟、尉

天池等等,省领导孙志军、张桃林出席会议并和大家相谈甚欢,对今后的文艺工作寄予了厚望。

  作者:/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