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学术大家悄然仙逝无遗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10:09 云南日报

  

学术大家悄然仙逝无遗憾

  

学术大家悄然仙逝无遗憾

  一切都如平常,没有任何征兆。2006年2月6日清晨6时,马曜老人打开收音机,听了一个小时的新闻广播后又躺下休息一会,可这一次却没有再醒来。这位著名民族学家、历史
学家、教育家、诗人,被誉为“学术泰斗”的云南老人,悄然驾鹤西行,享年96岁。

  “过渡”建议被采纳

  马曜先生1911年出生于云南洱源县,1931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经济系,不久便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两次参加上海8个大学爱国学生赴南京请愿活动,要求

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收复失地。他带头参加卧轨斗争,迫使当局派出火车专列运送学生到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马曜在民族战线工作。老同事赵卓说,中央实施的对国境一线山区景颇、佤、傈僳、独龙、布朗、基诺等尚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的民族实行的“直接过渡”政策,马曜功不可没。

  1953年,马老到潞西县遮放西山景颇族地区进行长期调查。在剖析了41个村寨的情况,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以景颇族为代表的边疆9个少数民族,由于土地占有不集中,阶级分化不明显,不应把土地改革当作一个革命运动阶段来进行,可以不重分土地,不划阶级。“这些意见,在当时提出是需要勇气的。”儿子马梦江说。

  冲破阻力揽人才

  1972年至1985年离休的10多年间,马曜历任云大历史系教授、云南民族学院院长、云南民族学院名誉院长。担任领导期间,他常说:“我当院长,就喜欢用那些强于我、超过我的人。”原云南民族学院院长赵嘉文回忆,马老常效法曹操《求贤令》,言曹操的霸业之所以超过孙、刘,与其广罗人才,用人中之强者大有关系。

  在拨乱反正时期,马曜从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中物色人才,短短3年中就有120多位教师调入了民院,使一批被埋没多年的人才成为学科带头人。

  作为民族学、历史学等领域的著名学者,马曜的大部分著述是在离休后写成的,他常用“人老了,要问心无愧,对得住自己”来勉励自己。马梦江说,父亲离休后生活非常简单,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静静地读书、写作,出版发表了《云南民族工作四十年》等200多册(篇)富有创见的专著和论文,直到90高龄仍笔耕不辍。

  20年不提个人要求

  马老喜欢到民大操场散步,后来腿脚不方便,活动范围缩小到了教工宿舍区楼下。他话不多,没有一点学者架子,学校上下都很喜欢这个“不糊涂的老神仙”。马老的好人缘在他所有到过的地方都有口皆碑。文革中他被下放农村,当落实政策补发了2000多元工资时,他除交了1000元党费外,还用500元资助生产队办养猪场,帮助经济困难的李建华一家。马老和老伴至今居住在8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用着破旧的家具电器。按规定,他生病可住高干病房,但他几次手术都坚持住普通病房。民大党委书记冯建昆介绍,离休20年来,马老从来没有提过个人方面的要求。他提的最多的还是怎样发展我省的民族教育事业。

  96岁仙逝无遗憾

  老人生活节俭而有规律,他每天很早就醒来,但总是不作声,怕吵到其他人,就算每天必听的广播新闻,也把音量调到很低。小保姆说,马老去世前几天正值春节,他的学生、老同事、老朋友不断登门拜访,他很高兴,精神也很好。2月5日下午,他感觉有点累,在

客厅的藤椅上安静地坐了4个小时,一句话都没说。6日清晨8时半,小保姆去叫马老起床时,才发现老人已经安详离去。“他的离开没有痛苦,也没有遗憾。”马老的夫人程金芝女士说。上周六上午,遵照马老亲属的意愿,昆明市殡仪馆举行了马曜遗体告别会。

  谢 炜(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