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从相声大会到相声“大年”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10:25 今晚报

  新华社天津2月15日专电 (李靖 权超)农历狗年伊始,无论荧屏广播,还是剧场茶楼,无不洋溢着相声带给人们的欢笑,让辛苦一年的老百姓着实过了把相声“大年”。

  从半个多世纪前的相声大会到今年的相声“大年”,评论界乐观地断言:人们重新看到了相声发展的曙光。

  “那时候逢年过节,就会有‘相声大会’,电台也会转播,人们总能听到侯宝林、马三立这些名家演出,说的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段子。”回忆起解放后的“相声大会”,今年已经85岁的“老天津”马纯青大爷依然兴奋不已。

  当时

相声界的佼佼者如白凤鸣、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马三立等都进入了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在那个娱乐方式不多的年代,相声大会成为人们的文化大餐。正如
南开大学
教授、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薛宝琨所说,相声发展史上第一次高峰的两个坐标:侯宝林传递着相声的时代意蕴,马三立体现了相声的传统精神。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伴随着电视进入每个家庭,马季、侯跃文、姜昆、冯巩、牛群……大批的新生代相声演员,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笑星。而这段时间也正是相声事业在电视时代走向成熟的时期,迎来了相声艺术的第二次高峰。

  2004年,在郭全宝先生去世前,一位相声界的后辈来到郭先生病榻旁,探望这位老相声艺术家。老先生嘱咐他说:“你们好好干吧!”

  隔年之后,那位受郭全宝之托的相声界后辈,竟引发了相声“大年”,让人们仿佛看到了相声第三次高潮的曙光,他就是郭德纲。

  从200人的天桥乐茶馆,到能容纳760人的解放军歌剧院,再到容纳1200人的天桥剧场专场演出,2005年岁末,郭德纲火了。

  知名相声演员马志明认为,郭德纲走的是相声艺术发展的正道。回首郭德纲的成长经历,仿佛就是老一辈相声演员的当代翻版:出生在曲艺之乡天津,耳濡目染使得他8岁就开始拜师学评书,同年又拜津门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然后从曲艺团、全总文工团说唱团、文化馆……一路走过来,其间又学习

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各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熏陶,使得郭德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郭德纲的相声可以说是新瓶装旧酒,他拿捏演绎的都是观众们耳熟能详的老段子,但是其中的笑料却换成了时下人们所熟悉的种种事物和现象。于是,肯老老实实说老段子,踏踏实实在小茶馆为观众服务的郭德纲,调侃的却是满口的金庸、《大话西游》、反恐战争……与时俱进的内容结合着回归传统的表演形式,使郭德纲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特别是受到许多都市白领的追捧,也使处于低谷的相声重新焕发青春。

  但是一个人的走红是否就意味着相声迎来了第三次高峰?

  正如郭德纲所说的:“相声界归根结底一句话,通过我一个人不可以振兴,希望全体相声同仁团结、努力,大家一起才能把相声做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