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上)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08:57 新京报

  ———当下青春文学之我见

  青春文学这些年来越来越火,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动辄发行几十万,让文学界极为不解。在2006年的北京春季书市上,青春文学销量几乎占文学书籍销量的三分之一,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一个现象。对此,文学界表现出的还是漠视的态度,一些文学评论家甚至根本不加研究分析,就轻率地评判青春文学肤浅、媚俗,然后痛心疾首呼吁青少年多看古典
名著。他们的呼吁不无道理,人类青少年时期的教育,确实应该选取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不要为一时的时尚喧嚣迷失。但在没有深入地了解研究之前,一刀切地否定青春文学,显然失之偏颇,甚至是不负责任的。

  由于在一些学校兼职,我经常和一些大中学生交流,有时就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喜欢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

  其中有些学生很认真地回答我,他们是真的很喜欢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他们甚至概括说:韩寒的小说,表达的是一种

青春期的反叛。

  而郭敬明的作品,则表现了一种成长过程中的特有的淡淡的忧郁与伤感。他们的看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青春的反叛与莫名的成长的忧郁与伤感,确是人青春时期的两个最显著的特质。恰如芥川龙之介所说:年少时代的忧郁是对整个世界的骄傲。而反叛,在我看来,则是进入成年世界的入场券。这样看来,韩寒与郭敬明的作品正好构成青春文学的两极。因此,关于这样的内容的文学作品,自然能够吸引同龄人的关注与阅读。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青春文学的具体作品及其特点,我最近认真地阅读了韩寒、郭敬明、李傻傻、蒋峰、春树、胡坚、张悦然等人的一些作品,应该说,它们给我的感觉比起目前一些被吹得

天花乱坠的所谓著名作家的“纯文学”作品要好。

  当前,在所谓的“纯文学”界,小说最高的追求与评价居然是能否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小说家成为导演的工具。小说家的想象力已完全萎缩,于是竞相从新闻报道中吸取灵感,导致取材雷同,创作上不断撞车,发生一例又一例著名作家被读者指认抄袭、剽窃的事件;

散文则被通俗性小报专栏引导,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琐碎庸俗风格成为主流,散文家们在专栏高稿费的引诱下疲于奔命;评论家们热衷于炒作和上电视,不顾一切争夺所谓话语权,表扬和批评背后都有赤裸裸的权利交易……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说,我觉得这些青春文学可能倒更能代表真正的文学,起码是真正的文学的一个方面。

  我看过的一些青春文学,虽然内容不见得深刻,但却有着真正的文学的基本的品质:它们写得都非常真诚,忠实于作者本人真实的感觉与思索。

  我注意到,这些作品的主题基本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青春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迷惘,以及莫名其妙的冲动与叛逆,对原始朴素的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初涉社会的紧张与焦虑,还有对少年时期和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故乡和亲情友情的眷恋、牵挂……

  这些主题,本身就是人们一般容易融入真挚深厚情感的比较普遍性的内容。尤其对于这些正在慢慢成长并逐渐地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感觉与视野的年轻一代,更容易在面临这些主题时,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表现出仅仅属于这么一代人的言说方式和感受方式。比如比起我们这些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显然更孤独自闭,更个人化也更情绪飘移,他们总体的风格是低酌浅吟,喜欢自哀自吟、自言自语的诉说,喜欢安静与隐闭,与闹哄哄的时代隔开,保持距离,喜欢向内转,挖掘内心深处的隐私与秘密。不像我们似乎更热衷于引吭高歌,抒发胸臆,拥抱火热的世界,喜欢向外扩张,满足开疆拓土的征服欲和一己雄心。

  或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这一代人的杰出者冷静,而又敏感,沉着,而又细腻,他们对世界外表保持一种漠然的态度,内心却又在时时琢磨,难以放下,甚至有时也会有狂野的一面。借用一位诗人的形容:他们总是戴着白套。所以,偶尔的时候,他们试探性地伸出手来触摸世界,感觉并体验。因此,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因此形成了某种特别的个人叙述方式,比如韩寒、郭敬明、李傻傻、蒋峰、春树、胡坚、张悦然等人的作品,开始具有各自的风格,其叙述方式都带有明显的个人印记,并折射出时代的印记,他们可能创作出的更成熟的作品值得期待。同时,他们的语言也因此表现出某种追求个人语言独特性的自觉。

  □李少君(海南评论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