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山歌里头有学问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12:56 上海青年报

  □程蔷

  长期以来,国际民俗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汉族没有长篇叙事诗。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五姑娘》为代表的一批吴语叙事山歌问世,才打破了这一论断。此后曾有过一个短暂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热潮。但遗憾的是,热潮过去后,对吴语叙事山歌的研究并没能很好深入,有关汉族长篇叙事诗的许多具体细节和理论问题,尚未取得更多新的学术成
果。

  然而,复旦中文系副教授郑土有博士的《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却在这一领域里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作者在大量扎实细致的田野调查之基础上,对流行于江南地区的三十多首中长篇叙事山歌,从主题类型、地域分布特征、生成发展的生态环境和具体的演唱语境等角度作出细致的描绘和分析。许多来自现场的调查材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建立于这种鲜活素材上的分析,则从地区的自然条件,到生产生活及整个经济生活方式,直至歌手的家族师承等等方面切入,从而把吴地叙事山歌的演唱如实地还原为一种活的立体的民俗文化形态。作者指出,吴语山歌演唱传统的形成发展,与当地整个民间文化生态环境关系密切,既有其外在需求,也有其内在张力,并以流传《五姑娘》《打窗棂》的江苏吴江市北厍镇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作者从民间视角把握吴语叙事山歌的本体世界,从口头文学的特征来审视它的特点,并把吴语叙事山歌作为一种活的形态作整体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吴语叙事山歌是吴语地区山歌演唱传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短山歌基础上逐渐丰满、发展起来的。山歌的演唱是当地民众最主要的精神生产和娱乐方式,吴语叙事山歌是一种具有吴语文化特色的自成体系的活态的口头叙事诗。这不但有力证实我国汉族长篇叙事诗存在的事实,而且一定程度地揭示出其生存发展的必然性。

  书中最有创新意义、科学性最强的部分,就是对于“调山歌”的研究。所谓“调山歌”,是指歌手在编创或演唱过程中,随时将一些已有的、现成的山歌套式或短山歌“调”入其正在编创或演唱的作品中。郑土有作为研究吴语叙事山歌的内行,发现正是“调山歌”这一环节,使叙事山歌越唱越长而歌手永远不会词源枯竭。作者用充分的事实论证,在吴语山歌的歌手中,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书面文学的创作技法,而“调山歌”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上面提到的对吴语山歌套式的细化,正好用来丰富和加强对“调山歌”的论证。书中所用的这种“套式”理论与当代西方人类学与民俗学中关于口头传统研究的“程式”理论有关。本书作者留心国际同行的研究进展,借鉴了这一理论,但根本上是从吴语山歌的实际状况出发,依据自己掌握的材料,构筑了自具特色的吴语叙事山歌理论体系。

  统观全书,我深深感到山歌里头真有学问,研究山歌也真能成为一种学问,不但是书房的学问,而且是能够参与到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样重大社会工程的有用学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