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在所有人的无限哀悼和追思中,昆曲界“传”字辈艺术家张娴昨日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2岁。
追悼会后,她被葬在先她18年而去的丈夫、昆曲大家周传瑛身边。这对恩爱的昆曲贤伉俪、昆曲中最有名的“杨贵妃”和“唐明皇”终于在天堂又团聚。
她是最惊艳的“杨贵妃”
追悼会开始前,人们安静地看着、听着昆曲《长生殿》的录像资料,回忆着张娴大师的艺术生涯,不少人边看边垂泪。
1915年7月出生于上海的张娴,15岁就开始登台。18岁那年,她师从王传淞学了第一折昆曲《西厢记·佳期》。从此昆曲成为她一生中的最爱。后辈这样评价她:为昆曲生,为昆曲死。
1948年,张娴跟昆曲大家周传瑛结婚。她不断学习昆剧大戏和折子戏,并掌握了昆剧花旦表演的精髓,成为当年昆曲界当家花旦。
20世纪50年代,杭州演出《长生殿》,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田汉看完后,盛赞张娴的演技。这部戏此后被拍成了戏曲画册,“杨贵妃”的形象至今令人惊艳,被戏剧界认为是难以超越的。
而昨天追悼会上的《长生殿》录像,据浙江昆剧团团长林为林介绍,是1985年的演出,剧中的“杨玉环”和“唐明皇”分别由张娴和周传瑛扮演,当时张娴已有70岁高龄,那也是周传瑛最后一次演出。
她是最无私的“昆曲妈妈”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隐退舞台的张娴开始把传承昆剧作为已任,她的学生至今已是遍布世界各地,“世”、“盛”、“秀”、“万”4代人分布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美国。昆剧界著名旦角演员洪雪飞、梁谷音、张静娴,中央歌剧院的李倩影,广东粤剧著名演员红线女,京剧名演员杨菊萍,梅派传人陈正薇等都是她的学生。
她做的还远不止这些。2002年3月,当浙江昆剧团搬回到朝晖二区(那是浙昆的老地址)时,已快90岁的张娴开始每天主动往昆剧团跑,每次拎一个装了小手绢、小扇子等道具的塑料筐,给演员们义务说戏。而且每次,她都是提前40多分钟第一个到。
在关门弟子杨娟的记忆中,简单的3个动作,张娴会不厌其烦地教一天。她学的第一个戏《琴挑》,张娴教了她半年。而到张娴老师家吃饭更是经常的事,一代又一代学生都更愿意把这个“奶奶辈”的老师称为“妈妈”。
她希望昆曲永远辉煌
那天中午,她是听着《长生殿·小宴》离去的。后辈们说,她不带遗憾地走了。
昆曲是张娴的生命,即使在解放前夕生活最困苦潦倒时,张娴这一辈演员也没有放弃。昆剧《十五贯》的演出成功,被周总理誉为“一出戏挽救了一个剧种”,而张娴就是当年《十五贯》的幕后工作者之一。
所以,再现《十五贯》的那种辉煌,是昆剧人的愿望,更是张娴的希望。
所幸的是,浙江昆剧团的《公孙子都》(原名《英雄罪》)已入围今年的国家精品工程。浙江昆剧团副团长陶铁斧说,对昆剧人来说,现在要做的,就是化悲痛为力量,让张娴老师在天堂微笑。
张娴是在2月14日情人节这天离开人世的,后辈对此有一种美好的猜测,他们说,张娴老师是要跟她的爱人周传瑛团聚,他们将把昆曲唱响天堂。
■张娴简介
1915年出生于上海,15岁登台唱苏剧,翌年改唱昆曲。1956年,洪昇诞辰150周年时,张娴到北京演唱《长生殿》,艳光四射,塑造了至今无人能替代的杨贵妃形象。《长生殿》成为她最为有名的代表作之一。
张娴不仅演闺门旦,也演正旦,《牡丹亭》、《西厢记》都是她的拿手好戏。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记者 张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