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老调落选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8:4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在二00五年年底公布的中国首批五百零一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河北省有三十一个项目入围其中,但在国内外有着很高影响的保定老调却意外落选。

  保定老调,又名老调梆子,迄今已有约二、三百年的历史。它脱胎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民歌俗曲河西调,后又受到流行在当地的高腔和河北梆子的影响,并吸收

  了当地说唱艺术的精华。在清朝光绪年间保定老调出现了较正规的职业班社,并开始进入城市,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达到繁盛时期。因老调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成为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在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老调的传统剧目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如《调寇》、《下河东》、《临潼山》、《太平城》等。

  一九四九年后,保定成立了专业的老调剧团,并多次进京演出,被邓小平誉为“保定有宝,老调不老”。该团创作演出的优秀剧目《潘杨讼》、《忠烈千秋》于一九六0年和一九八0年先后两次拍摄成电影并在全国发行放映。新时期以来,老调又创作出《日月经天》、《拒马令》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多次在省内外演出获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老调也面临着观众市场和传承人的缺失。

  据保定市文化局副局长李丽娜介绍,保定市于二00五年八月底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了安国药市,曲阳石雕,涞水高洛古乐等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老调也在申报其中。但由于申报时间紧,工作量大和资金缺乏,致使老调影像资料不全,在评审中被专家否决。

  保定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力云说,中国古代社会识字的人很少,民间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靠说书和曲艺,特别是地方戏,可以和当地的方言结合在一起,老百姓听得懂。在看戏中,老百姓学习如何做人,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戏曲就成为了民间传承中国

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渠道。但由于戏曲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资料,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继承和保护很容易消亡。这就要求文化部门要对文化遗产做好相关的保护。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是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的一项系统和规范
化工
程。

  张力云建议,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有国家的名录,对于不能进入国家名录的,可以根据不同的级别,各地相关部门建立当地的文化遗产名录,对文化遗产形成一个有效的网络保护。 (记者 顾文娜)

  中国新闻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