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2日专电 题:郭德纲:还能“火”多久?
新华社记者邬焕庆、万一、邹兰
相声演员郭德纲旋风似的出现了。众多媒体推波助澜的追捧是对他艰难成名经历的丰厚回报。他的极速走红,使世人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相声。
郭德纲,何许人也?
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天津十年相声曲艺童子功出身,三上北京“想混个人样儿出来”,最落魄时身无分文将呼机当了十元钱疗病充饥。痛定思痛之后,1996年组建“德云社”,十年风雨,终守得“云开见日月”。
近来,郭德纲和他的传统相声火爆各地,相声专场已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在北京演出时还创下返场22次的新纪录。
那么,郭德纲何以迅速成名?“郭德纲现象”的生命力能延续多久?他的出现是否给了相声一棵“救命稻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圈里圈外人思考。
“我不是‘超女’,我在剧场铺垫了10年才有今天”
从联系采访,到坐在天桥乐茶园听完他的几个相声段子,和他面对面说话已是在四天后的傍晚。
个子不高、胖胖的、光头,与周围人说话也不时抖出个包袱,这是记者看到的郭德纲。“有人拿我跟‘超女’比,这不太适合。我与她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个人铺垫得太多,我在剧场里铺垫了整整10年,所以,要用‘厚积薄发’可能更准确一点。我绝对不属于‘一夜成名’,而是有点小火炖汤的意思。至于我成名的原因绝不是我个人有多大能耐,而是因为相声自身的特有魅力,以及创造了这门艺术的前辈们的潜心挖掘。”
“德云社的成功,也给其他团体一个启发。我们完全民营,整整10年苦心经营,在努力培养演员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观众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今天,相声只不过与观众产生了撞击,所以有人认为我们出名了。”郭德纲说。
“成名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某些同行不努力。”说到这点郭德纲倒是毫不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