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23日讯(记者王法艳)上世纪初曾盛极一时的胶州八角鼓现在却面临消亡。胶州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八角鼓已经没有传人,只剩下一些曲谱和唱词,但他们仍希望将这门艺术加以发掘整理,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掌握更多生动鲜活的资料,欢迎会演唱八角鼓的市民与本报联系。
胶州八角鼓是一种以说唱为主的曲艺,源于300年前清代宫廷的“旗人八角鼓”,在
清朝雍正年间,由一位在京做官的胶州人传入胶州,在胶州曾经盛极一时,至今胶州都流传着“听着鼓子戏,就把营生撂”的俗语。说唱者手持八角形的手鼓边打边说边唱,并以三弦、坠琴、二胡等乐器伴奏。
1920年前后胶州八角鼓进入了全盛时期,有 500多个段子 40多个曲牌,并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胶州城每天晚上都有多处同时演唱八角鼓。经典曲目如《渔翁乐》、《母女顶嘴》等深受普通群众喜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胶州八角鼓逐渐衰落,几近失传。
记者了解到,胶州市文化局曾在 3年前尝试着对八角鼓进行过整理与发掘,还专门奔赴大连,找到了90多岁的老艺人傅嘉蕙老人,将其所能唱出来的20多支八角鼓曲谱和唱词全部进行录音整理,并出版了《胶州八角鼓》一书。但直到目前,在岛城还未发现会演唱八角鼓的人。随着茂腔和胶州秧歌顺利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文化局将着手对胶州八角鼓进行进一步发掘整理,并组织排演,准备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