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一代国学大师张中行辞世记者采访大师身边人中行远行情留人间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13:56 上海青年报

  一代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于2月24日凌晨2点40分因呼吸系统衰竭安然辞世,走完了自己“流年碎影”的一生,享年97岁。张中行遗体告别仪式定于3月2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竹厅举行。记者昨天连线张老的家人、朋友和晚辈,追思逝者往昔,受访者无不声音哽咽、黯然神伤。而通过他们的叙述,一个重情的可爱老人形象渐渐呈现在记者眼前。这位被称为“布衣学者”的国学大师一生

  低调处事,淡泊为人。他对友情看重、对爱情坚定、对一生研究的国学则注入了无限的热情。

  先生虽已驾鹤西去,但他却把真情留在人间,感动着所有人。

  (郦亮记者刘嵩)

  友情:一生看重

  女儿眼中的父亲

  张中行先生的老屋位于德外小区,这是一所简朴的三居室,房子非常狭小,没有

客厅,也没有经过任何
装修
,可张先生思考写作独乐其中,并给陋室起了个颇为自嘲的名字“都市柴门”。据张中行女儿张文介绍,先生一生交友甚广,出入此间“柴门”的客人是始终不间断的。启功先生便是张中行的故友之一。张中行曾写过一部自传《流年碎影》,主述逝去的坎坷岁月,启功看到老友的新著大为赞赏,赞之为“写思想的自传”。

  张文告诉记者,除老友之外,张中行还喜欢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即便到了晚年,依然和很多新书友结成莫逆之交,“父亲非常喜欢愿意读书的年轻人,常常给他们以鼓励。”正是由于张中行一生重情,所以一些家人和朋友的故去,家人均不敢同老人说,怕影响他身体,“启功先生去年过世时,父亲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好,所以也并未告诉他。甚至2003年,妈妈去世,也并未对他说。”

  爱情:勇敢坚守

  晚辈眼中的长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雷颐曾多次见过张中行,“老爷子爱说话,说起话来慢悠悠的,穿得也极其朴素,乍一看,他就是一个站在户外晒太阳的北方老头儿,谁又能看得出他是一位国学大师呢?”作为晚辈,雷颐告诉记者他最佩服张老对爱情的执著和勇敢。上世纪30年代,张中行与著名作家杨沫的一段恋情人所共知,“‘文革’时,造反派要搜集杨沫的罪状,就逼张中行写揭发材料,哪知张中行落笔就是‘杨沫是革命的,我不是革命的’。

  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张老还能这么做,他真勇敢!”

  张中行著名的《负暄三话》里有篇散文叫《赵丽雅》,讲的就是他与《读书》杂志编辑赵丽雅的一段交往。“我没想到老人家走这么快,他绝对是个大学问家!”赵丽雅昨天向本报记者谈起张老时泣不成声。据赵丽雅回忆,她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看到张中行《负暄琐话》一书后,开始积极向老先生约稿的,“当时王佐良、金克木、钱钟书等大师都健在,也常常给《读书》写稿,但张中行先生的思想和文笔都是别具一格的。”

  热情:倾注国学

  学者眼中的大师

  上世纪80年代末,张中行在其近80岁的时候,陆续出版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月旦集》、《禅外说禅》、《顺生论》、《流年碎影》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几十年热情治学,终于在垂暮之年厚积薄发,硕果累累。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眼里,张中行涉猎学问领域之“博”非一般人所能比,“张先生做学问关注的决不仅仅是某一领域,他横贯国学、哲学、逻辑学、历史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几乎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博学家。”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雷颐研究员认为,张中行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开创了追忆“人文旧事”的文体。纵观张中行的著作,回忆上世纪三十年代自己在北大读书时所见的人文知识分子风貌的文章,占了相当一部分,文笔大多朴实自然,就像一个老者在娓娓讲述往事,“张先生无疑是这一类文章领域中的弄潮儿,在他之后,相关研究和评述也热门起来。”至于张中行并非北大教授,却被尊为“未名四老”,原因也就在于此,“张先生始终觉得自己与北大心心相印。”

  ■大师传奇

  布衣学者安守“都市柴门”

  张中行1909年生于河北香河一个普通农家。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熊十力、周作人、胡适、梁漱溟、刘半农等人都做过他的老师,并与吕叔湘、叶圣陶等许多文人学者过从。

  1949年以后,他一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职,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他一生笔耕精勤,著述颇丰,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著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月旦集》、《禅外说禅》、《顺生论》、《流年碎影》等。

  张中行先生治学61年,博学多识,造诣深厚,淹通中国古典,谙详西方哲学,纵观古今,这在当代文人中并不多见,其成就令众人仰视。

  张中行一生清贫,85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书几乎别无一物。可老人对此却从未有怨言,甚至还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安于在柴门内做他的布衣学者。

  ■生前访谈

  小民何求,就是活着,活着不易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文化自白书》中,收录了去年张老病中的访谈。

  问:您现在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答:整天躺在床上,半睡半醒地什么也不想,只能说是还活着。我是一个平民百姓,小民何求,就是活着。活着不易。

  问:在死之前您最留恋的是什么?

  答:如果年轻时候有非常好的情人,当然最舍不得的是情人。老年人就没这个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