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布衣学者"张中行辞世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02:34 燕赵都市报

  24日凌晨2时左右,与季羡林、金克木两人并称“未名湖畔三雅士”的国学大师张中行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安然辞世,享年98岁。张中行的大女儿张静说,张中行是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抢救无效辞世的,“我父亲走得很安详,到他这个年龄早已把生死问题看得很淡。直到去世他的神志都很清醒,但他却什么话也没给子女们留下,他说自己要说的话要叮嘱的事都已经全部写在书里了。”据悉,张中行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3月2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张中行先生逝世的消息在文化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张中行的亲属及生前好友以各种形式表达了对这位文化界前辈的追思与哀悼。

  ■安守“都市柴门”

  张中行先生原名张璇,1909年出生于河北香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一生笔耕精勤,著述颇丰,著有《负暄琐话》、《月旦集》、《禅外说禅》、《顺生论》等。与张中行并称北大“未名四老”之一的季羡林对他的评价是“学富五车,腹笥丰盈”。据悉,张中行去世后,家人正打算再版他的作品。

  张中行一生清贫,85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老人对此从未有怨言,并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安于在柴门内做他的布衣学者。

  ■与杨沫的情感纠葛

  张中行1931年与杨沫相识。1932年春,两人居住在北京沙滩大丰公寓,并育有一女。1936年,两人分手。有人认为杨沫后来创作的《青春之歌》借余永泽的形象影射张中行。著名演员谢芳演过电影《青春之歌》中的女主人公林道静后,也曾把张中行、杨沫比作影片中余永泽和林道静。后来,杨沫撰文批评张中行负心、落后、可憎,张中行则始终保持沉默。“文革”期间,有人找到张中行希望他揭露杨沫的“罪行”,可张中行却在揭发材料上写上了“她直爽,热情,有济世救民的理想,并且有求其实现的魄力。”杨沫看到后大为惊讶,甚至还写了封感谢信给张中行。后来有人著文谈她当年感情,杨沫以为是张中行指使,两人关系再度恶化。杨沫去世后,她的子女曾经请张中行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却遭到张中行意外拒绝,“是她不再是,或早已不再是昔日的她。”在张中行的心中仅存的美好片段也终究破灭了。

  ■先生大器晚成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张中行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才开始散文创作,但却正是“大器完成者”。他的散文平和冲淡,清隽优雅,善于不动声色地写人记事,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是继周作人之后一位不可多得的散文大家。《负暄琐话》、《续话》、《三话》“牢牢奠定了他在中国散文界的地位”,他的离去无疑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著名文物家史树青格外推崇张中行的为人,称“他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一生低调处事,淡泊为人”。(综合整理)

  香河文联主席墨童:张老情系故里

  本报记者 侯艳宁

  张中行的逝世,让他的家乡河北香河感伤。“张先生在他所有的著述中都说过:我出生于香河农家,至死不渝我是香河人。”与张老有着20多年交情的香河县文联主席墨童昨日告诉记者。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香河县文联开始整理张老的著作,他们发出了一个声音:香河文艺界欢迎张老魂归故里。虽然张老没有任何临终遗言,他们相信张老是情系故里的。“在张先生身体允许的时候,差不多有20多年,每年他都要回到香河好几次,住在农家,喝家乡的玉米渣粥,和东门外的豆腐脑,那个时候他和家乡的老农看起来无异,谁也想不到这就是中国鼎鼎有名的学者”。

  墨童回忆先生在家乡的场景:“先生的老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被毁掉,后来那个地方在地盘上又划归天津武清,但先生坚持自己是香河人,他在家乡小住的时候,被安排在河的北岸,而河的南岸就是他的老房所在地,经常会看到先生一个人面对着已经不存在的老房的方向,黯然看上半天。”

  在此情此景中,先生发出了“总有找不着家的感觉”的感叹,墨童忙用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来安慰他:“作为家乡晚辈后学,我们为有您这样的前辈学者而自豪,您可不能‘时移则事异’。”令墨童想不到的是,话说完后,发现老先生眼窝有些湿润,竟然从座位上站起来,作揖说:“感谢家乡父老。”此后,每当有家乡人去看望他,他都会说“感谢家乡父老”。

  先生不参加任何团体,不加入任何党派,一生致力于学问,墨童多次拜访先生,先生都会打趣说道“家乡的父母官来了”,于是墨童半开玩笑地请他去做香河县文联的名誉主席,先生听后哈哈大笑,心里非常高兴。

  作为家乡后学的墨童,家乡人的身份并不是和先生交往的充分条件,先生很怀念家乡,但更希望家乡晚辈在为学的时候能够不为钱动不为权谋。墨童和先生熟悉之后,每当遇到疑难问题,首先想到的是给先生打电话而不是查字典,“这源于启功先生,他说,查字典还得翻书,打电话给张先生就知道了”,墨童说。

  先生的老友,同是大学者的启功和季羡林,给予先生的评价很高,启功说他:既是哲人又是诗人。季先生说他:是一个宁静的学者,学识渊博,是中国近代惟一一个人生哲学大师。

  无论外界给予先生怎样的评论,先生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率真可爱,在墨童回忆先生时是这样体现的:墨童去先生家中拜访,有来客敲门,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白岩松,他已经是三次登先生家门希望能够采访先生,却都被先生婉拒。而先生在此之前接受了北京电视台的采访,问及原因,先生悄声说:“我害怕不接受北京台的采访,他们不让我在北京住了。中央台是管不着的。”

  ■张中行生平

  张中行1909生于香河。原名张璇。1931年和1935年分别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等。人称“杂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