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原生态保护”是骗人的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08:56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倪自放

  山东民俗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25日—26日在淄博举行。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铁梁,就最近讨论热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演讲时,纠正了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而保护”的错误观点,认为单纯的“原生态保护”是骗人的。

  保护是手段不是目的

  刘铁梁认为,轰轰烈烈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实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很多地方提出的“原生态保护”、“在发展中保护”,其实都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了一种目的,而忘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只是为文化发展提供财富积累的一种手段。刘铁梁说,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某种民间文学、某种民俗,要对它进行完全原生态的保护是不可能的,“我认为提出原生态保护都是骗人的,原生态的东西对于今天是原生态的,明天它是要发展变化的,一个村有某种民俗表演,如果非要这些人回到原生态的话,那么他们看的电视、用的电话都要除去,这是不可能的。”刘铁梁举例说,自然保护很容易就能做到原生态保护,比如大熊猫,可以把它放回到原生态的竹林中,而社会文化很难做到原生态的,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

  春节可提倡不用保护

  刘铁梁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要区别对待。比如春节、庙会这些民俗,只要提倡就可以,不一定非要拿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很多时候对这些民俗进行调查研究就是最好的保护了。刘铁梁说,作为民俗,春节的生命力是约定俗成的,比如春节晚会,不管内容好也罢不好也罢,都已经成为春节这个民俗的一部分了。刘铁梁举例说,这些年春节晚会越来越难让观众满意,有

相声大腕说,春节晚会一年举办一次,创作上时间太紧了,不如两年举办一次,这种说法是十分可笑的,他以为是他们的精彩表演保护了春节这种民俗。其实,现在一些大腕是靠春节这种民俗成名的:中国人春节有守岁的传统,众多的观众用守岁的时间捧红了那些靠春节晚会成名的演员。

  曲艺靠回归不靠创新

  最近相声界火了一个郭德纲,他靠说传统相声,再次让观众走近相声。刘铁梁认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这种曲艺形式的振兴,不会因为所谓的创新而火起来,而在于让观众回归到相声的最初的乐趣中。刘铁梁说:“作为曲艺的相声,最初的兴起是在地摊上、码头上,观众走进这个氛围中,感受到快乐,后来成为一种习惯。就像大多数中国人多忙都要尽量回家过春节一样,相声迷听相声,不在于相声本身好不好,而在于这种你说我和的交流,在于坚守这个秩序。后来相声上电视了,这个秩序没了,再创新也没人去捧场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