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寻根何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巡礼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21:3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邱红杰、周婷玉)“小时候过元宵节时,每个人都要拿着自家扎的灯笼聚到一起。”

  “我们也是。”

  看着照片上福建连城元宵灯笼组成的数千米长的“大龙”,两位观众顿时进入儿时
的回忆,并为有相同的经历而兴奋不已。

  我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4000多平方米的综合展厅里,汇聚了来自各地的2000多件实物和2000多幅图片。人们置身其中,惊叹之余,总能勾起心灵深处尘封已久的情愫。

  民族古风吹世界

  一进展厅,迎面就是一幅大帐幔,仿佛它的后面就是一个舞台,当这大幕张开时,一出大戏就要上演。如果知道这帐幔曾在1930年随梅兰芳大师到美国演出,睹物思人就不免感慨,当年这帐幔背后,婀娜走出的既是醉酒的贵妃,也是一代大师在世界舞台的惊艳出场。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文化,总是让整个世界怦然心动。

  昆曲以其婉约优美、精致典雅打动人心,2002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随后,中国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相继入选。

  唐代古琴“枯木龙吟”、宋代古琴“鸣凤”静静地摆放在陈列柜里。红棕、深棕色斑驳相间的琴体、浑然天成的琴断纹,刻画着千年绝响的余音缭绕。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介绍,古琴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唯一记载完整、传承不断的古代乐器。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向全世界征集了20多段最能代表人类文明的音乐,并将其收录在太空探测器“旅行者”号的金唱片上。“其中代表东方文化的音乐就是由古琴家管平湖在这把‘鸣凤’琴上弹奏的古琴曲《流水》。”田青说。

  柜中古琴静待知音,而福建泉州“提线木偶”的表演却热热闹闹地吸引了许多观众的注意。一位“古代女子”,手持长剑,在音乐伴奏中,剑花曼妙,舞姿翩翩……这让人啧啧称奇的表演全系于20多条细线绳。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说,木偶剧团已经出访国外90多次,在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提线木偶”的身影。

  同样使传统艺术走出国门的还有陈美娥女士。她于1983年建立专业团体汉唐乐府文化艺术中心,取传统的“南音”作养分,融合古汉唐舞蹈、鼓乐成分,每两年创排一部作品,每年在欧美表演50场次。

  鬼斧神工惊世人

  “你们是哪个民族?”“跳的是什么舞?”

  展厅的一隅,几个身着民族服装、手拿四弦羊头琴欢快起舞的姑娘,引起许多观众的兴趣。

  “我们是普米族,跳的是蹉蹉舞。”一个名叫涩驰妞的姑娘说,几位姑娘每天都要表演三场,“虽然很累,但能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所以很高兴。”涩驰妞还说:“普米族在全国只有3万多人,但从这次展览中了解普米族的有上十万人或更多。”

  色彩斑斓、花样繁复的南京云锦,让观者眼花缭乱。一位匠人介绍说,这种唯一流传至今的挖花盘织传统手艺,织起来全凭人的记忆,其最复杂的图案编序和制作,连电脑和机器都难以完成。

  在江西省的展区,一位技师正在“拉坯”,随着陶轮转动,一团黄泥魔术般地成为一只精巧的小碗。“这件瓷坯经过烘烧、上釉等步骤就成了驰名中外的景德镇瓷器了。”那技师不无骄傲地说。

  走在一个个展厅,几千年间一代代人的想像力、创造力的结晶,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中的远古神话、奇禽异兽、精妖水怪、水陆道场是一部生动的史册;满族剪纸作品线条粗朴、简洁,表现了独特性情,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还有云南的阿诗玛唱本、西藏的法器唐卡、安徽的“文房四宝”、江苏的“龙船灯”、贵州的苗族银饰、陕西的凤翔泥塑、黑龙江赫哲族的鱼皮技艺、海南的传统棉麻纺织工艺……每一样物品上都承载着无形文化遗产的特质与内涵,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

  遗产堪忧成遗恨

  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民俗文物就像流落街头的儿童等待着认领;一段古风依旧却已断壁残垣的四合院墙上,印着一个大大的“拆”字……一件件展板描绘的现实,让人徜徉在几千年文明积淀而成的神奇、美妙、智慧、精致的精神家园时,一边感动,一边遗憾。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加速,一些依靠口传身授方式加以传承的文化遗产在不断消失;大量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困境。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说:“这次展出只是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它们之所以能够展示在观众面前,源于其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界人士坚持不懈的努力。”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对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进行了调查记录,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发起了“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目前,298部省卷已经全部完稿,并已出版224卷,近4亿字。

  2003年初,文化部、

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几年来,经过专家论证,确定了40个“保护工程”国家级试点,并在财政部的支持下设立了“保护工程”专项资金。

  2006年2月,文化部确定501个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推荐项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著作在综合厅的中间堆成一座小丘,提醒着人们,或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在这些卷册里寻找文化之根,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不让遗产变成遗恨。

  展厅入口处,一张足有5米长的留言板上已经密密麻麻地签满了参观者的名字。几个中学生来回找了几遍,终于插空写上自己的名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签字只是表明我们的参与和决心。”一个学生说。(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