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国影市尴尬几何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7:59 天津日报

  2006年的开端,中国电影市场就先后经历了元旦、春节、“情人节”等重要档期的洗礼,除少数影片票房成绩不错外,大多数影片不尽如人意,有的更是惨败而归。真个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中国电影市场有个奇怪的现象———“叫座不叫好”或“叫好不叫座”。如近期的《无极》等影片,就引来媒体和观众的口水大战,却都取得了相当好的票房收入。由“功夫
皇帝”李连杰主演的动作大片《霍元甲》,也成为春节黄金档期的大赢家。这部号称“李连杰收山之作”的影片,首映5天票房就超过2500万元。该片占尽“春节”长假之优势,仅7天就将票房抬升至6500万元。

  但是,这部极为叫座的影片却遇到了尴尬———媒体评论并不看好。当初,应李连杰要求,该片在上映前媒体就参加了由他安排的看片会,李连杰的本意是为了让记者在采访时有的放矢。可事与愿违,很多记者都没有给李连杰面子,认为“影片太假,说教味太浓,人物塑造有问题”。

  就是这部不被媒体看好的影片,制片方却在发行过程中巧妙避开媒体评论,将李连杰的“收山之作”以及个人魅力作为看点进行宣传。因而,该片在放映时多次出现观众鼓掌叫好的场面。

  随着近几年“贺岁”档期的影片在国内日渐成熟并且收到稳定的回报时,一系列“档期”便随之浮出水面。“暑期档”、“国庆档”等时间段先后成为国内众多电影院线关注的焦点。而从1997年的《半生缘》开始,国内又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情人节”档期,“情人节”档期也以势不可当的势头杀入电影市场。但是,效果却未尽如人意。宣传声势轰动一时的《恋爱中的宝贝》投资4200万元,呼声极高,但最终惨败。2005年的“情人节”,“情人影片”更呈现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状。《鸳鸯蝴蝶》《情人结》《喜马拉亚星》和《网住爱情》等6部爱情片互相厮杀,却败给了无厘头喜剧片《韩城攻略》。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今年的“情人节”就如此。在本市,除了正在映出的《金刚》和《霍元甲》外,《春田花花同学会》和《野蛮秘笈》,被称为“情人节”档期最“硬”的节目。结果是:观众大多为影片梦呓般的影像语言弄得“云雾山中”,不知其所云。和平、延安、大光明等影院的票房不尽如人意,经理们心里不是滋味,脸上表情由“晴”转“阴”。制片方“一声叹息”,这如何不影响“情人节”档期影片的投资热情。

  针对此情况,业内人士也做过分析,国内“情人节”档期周期短,紧挨春节档,针对这个档期的影片投资,没有显现出明显的脉络。众多影片挤在这个档期仅有一天的时间上映,市场及消费者怎能“一口吞下一只大象”?

  的确,无论是成熟的“贺岁”档期,还是飘忽的“情人节”档期,都让制片方和发行方费尽心机也难以琢磨它。最好的回答也只得套用一句老话:电影剧本荒、资金少、票价高、盗版不绝,这是造成中国电影市场多年低迷的最大症结。

  本报记者吴中华实习生裴钰

  责任编辑:闫新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