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退烧”还是“升温”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9:00 解放日报

  2005年,是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大起大落的一年;2006年的艺术品市场将会怎样?日前,记者分别采访了部分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老总。

  三缄其口话今年

  有人称去年是扬眉吐气的一年,中国艺术品在国内外市场连创新高:元青花“鬼谷
子下山”纹瓷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3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瓷器拍卖最高价;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1548亿港元成交;吴冠中的水墨画《鹦鹉天堂》在北京保利秋拍会上以3025万元拍出。频频高价位的拍卖,使人们看到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无限潜能。上半年名家作品成交价成倍上涨,有的拍卖行是百分之百的成交率;而时隔半年的秋拍,向上急攀的冲势戛然而止,除了个别两三家大拍卖行还能勉强维持春拍的架势,大多数拍卖行的近现代中国书画成交率跌至50%左右,有的甚至更惨。

  面对这样强烈的反差、变幻莫测的复杂情形,2006年的走势怎样?大多数拍卖行老总语塞,不愿意正面回答:降到冰点,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再次攀升,谁也不敢夸此口,只得含糊其辞。

  “退烧”在意料之中

  崇源艺术品拍卖公司总经理季崇建告诉记者,2006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退烧”在意料之中,这是艺术品市场从初级转向成熟的调整阶段。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拍品蜂拥而出,太多太滥。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共有450场中国书画拍卖,仅12月,就有72场,约有4万件拍品要消化;二是“假卖”、“卖假”现象的猖獗,严重打击了藏家对书画市场的信心。许多买家并非是收藏家,而是一些“局外”客。他们不理解艺术品特有的价值,“一股脑”地买进,借机炒作一把就跑路。因此,这个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吓倒一大批人。他预测2006年的艺术品成交情况,“可能回到2年前艺术品市场的起步水平。不过‘高烧退去’并非坏事,使市场趋向冷静,艺术品的价格也将趋向理性,藏家能够以合理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艺术品市场前景看好

  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的董事董之一也认为今年是“盘整”年。他说,“虽然今年的成交量也许会不如2005年这么多,但是艺术品拍卖市场毕竟是个朝阳产业,整体还是会保持向上的趋势”。

  他说,去年中国设立了“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国内首次大规模讨还国宝工作正式启动;在全国美术馆工作座谈会上传出,建立2.5亿元的专项基金,在今后的5年内,收藏一批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美术作品;文化部主持的国家美术作品收藏、捐赠奖励项目和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三项国家重大美术工程同时启动。这一连串的“利好”政策,证明文化主管部门已将艺术品的收藏和艺术市场的培育摆上了议事日程。因此,艺术品市场从长远来看,前景是美好的。

  本报记者顾咪咪 本报实习生沈轶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