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云南民族文化“精神植被”抢眼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0:02 云南日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京举行

  由文化部等九部委局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于2月12日至2月末在国家博物馆开展,3000多瑰宝亮相展厅,排列地方板块第一家的云南展品,备受关注,展现了“覆盖”在红土高原上充满生机和灵性的一片葱郁的民族文化“精神植被”。

  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主旨为: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护文化遗产、守住精神家园。我省展出的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繁多,体系庞大,底蕴深厚,包括有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以及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16大类。展品有:岁时节令图文影音资料:如哈尼长街宴、泼水节等;人生礼俗:如瑶族度戒;手工技艺:如瓦猫、挎包、织锦等;生产商贸习俗:如云南特有民族服装等;语言文字:如彝、傣、瑶、纳西4个民族的古籍;民间知识:刻木记事、树叶信、结绳记事等。

  在介绍展品和引导参观的序厅里,来自云南的展品介绍占了多数。8个普米族小姑娘,每天在序厅哈尼族蘑菇房巨照下歌舞蹁跹;两位来自石屏的民间艺人,以高亢的海菜腔在展览会演中大展歌喉。全部展品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板块,全国共选送展品约6000件(套),我省送展703件(套),因场地有限,实际展出165件(套)。云南有浩如烟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民族种类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富集程度位居全国之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26个世居民族传承保存下来的26种

传统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体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又派生出若干个亚体系,它们既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又相互交流融汇,推衍出五彩缤纷、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大观园。因此,云南展品在展览会上,受到了特别的礼遇,在总共4000平方米的地方板块区域,云南拥有90平方米的展区,位置列在地方板块第一家。

  无论立足于中华文化的视野还是站在全人类文化遗产中,云南的非物质文化成果,都蕴含了大量的原创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的文化要素。一件件展品,反映了我省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这是我省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和省文化厅具体领导下,自1997年以来在全省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使我省的这片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的“精神植被”,较好地保护了下来。迄今,云南省已形成8589个县区级保护名录,3173个州市级保护名录,省级保护名录年内可以评审确定,省、州(市)、县区三级保护名录及其保护网络已初具雏形。通过深入的普查和三级保护名录的建立,一大批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濒危项目,得到有效保护,为各民族子孙后代,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基因。

  熊玲(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