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末路小狂花》感动南京学生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9:00 南京晨报

  去年年底,一部描写三个土著小女孩“逃亡之路”的电影《末路小狂花》给参加过上海电影节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昨天,这部电影在南京大学放映的同时,小说原作者———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多丽丝·皮尔金顿应邀来到现场与学生交流。此行也是新上任的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狄淑贤女士首次到领区外的外省访问中的一项重要文化交流活动。放映结束后,60多岁、行动不便的多丽丝·皮尔金顿由人搀扶着,从轮椅上走上讲台,台下立即一阵如雷掌声。

  历史:“被偷走一代”的故事

  小说原名叫《漫漫回家路》,这是多丽丝·皮尔金顿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不过是以她的母亲为原型。要了解这部小说的意义,就必须了解澳洲历史上“被偷走的一代”。

  当年英国人来到澳洲时带来了他们的宠物兔,兔子繁衍泛滥,全国皆是。20世纪20年代,一道工程庞大的防兔栅栏横跨整个澳洲大陆。在工程期间,白种男人接触了土著女性,于是生出了很多混血小孩。实行白种人政策的澳洲政府为了根除土著人的“色彩”,大规模地偷走混血土著小孩,送到目的地让他们集体接受家仆训练,进行“漂白”。据说,在1870至1970年间,共有100000土著孩子被迫离开他们的母亲和故乡。上世纪90年代初,这项制度才被废除。这部电影,讲述的便是土著小女孩莫莉不甘被管制,带着妹妹和表妹机智地逃离莫尔河训管的故事。她们沿着长长的防兔篱笆,在大沙漠里躲避着追捕、四处寻找食物,穿越1500英里,终于逃亡到家。这部电影震惊了大多数澳洲人,电影公映一年后即1998年,澳洲对此事有了全国道歉日。

  小说:45岁写作一举成名

  昨天上午,记者采访了这位60多岁的澳洲女作家。穿着大红衣服的她看起来体态臃肿,裙下露出的腿却细瘦无比,可见她曾吃了不少苦。

  1991年,多丽丝的第一部小说《凯普赖丝·牧场工的女儿》获得了著名的大卫·尤纳彭文学奖,当时多丽丝45岁,这是她第一次拿起笔进行文学创作,她说:“我开始接受教育很晚,当我40岁回到故土之后,心中才涌起写作的欲望。”

  虽然以45岁的高龄才开始接受高等教育,但她说,她们的民族一向有讲故事的好传统,“这些故事都是我们姐妹围在火炉边,我的姨妈讲给我们听的。”在身患癌症中,多丽丝完成了第三部小说《温德麻拉树下》,现在在着手写《漫漫回家路》的儿童版是“专门让妈妈讲给睡前的孩子们听。”

  电影:杜可风摄影展示美丽沙漠

  《末路小狂花》的摄影部分由传奇摄影师杜可风担任。

  作家对于自己的作品改编成的电影鲜少有满意的,多丽丝也不例外。但在南大的放映现场,学生们还是被深深感动了。导演费尔·诺易斯懂得不屈不挠精神的珍贵,莫莉倔强的眼神叫人心疼而钦佩;摄影师杜可风懂得沙漠中种种熏烤人的美,很多场景让人想起他在《东邪西毒》中的摄影镜头。多丽丝告诉记者,原本导演还要将一段土著舞蹈放在影片的结尾,但被删掉了,“我的母亲看完小说后,对我只有一个要求,希望我在写作中只涉及自己,而不要写出我们民族的舞蹈、宗教仪式等,这是被禁止的。”

  多丽丝对中国文学所知甚少,“我只看过电影《末代皇帝》和小说《喜福会》,不过孩子们很喜欢中国的武打片。”一个是

意大利导演的作品,一个是美籍华人女作家的小说,严格算来,都不是很“中国”,但却让看过的中国人记住了这个故事。

  作者:仲敏/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