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追寻精神归宿的故事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10:58 上海青年报

  □杜晗

  在《抵达之谜》中,奈保尔完全敞开了自我:灵魂的沉思、在幽静的山谷和树林中散步,与孤独的自我对话——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内心和对生命有着独特理解和要求的人。在《奈保尔家书》中我们能看到,奈保尔从特立尼达来到英国牛津读书,毕业后他放弃了回到家乡,尽管从现实情况来说,一家之主的父亲因为心脏病突然去世,他
作为长子,肩上承受着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也许应该回去帮助家人。但是,他同样无法忽略自己内心对自由的渴求(“每天都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的自由,到处去走走的自由,向他人告别的自由”),对一处能够安妥精神的归宿的寻觅。在家书中,他看到故乡充满了眼界和心胸狭隘的人,他担心自己也会被同化,会“傻死”,而他也明白,自己如果不在社会上经历一番“上下求索”,灵魂的躁动无法平息,他无法安于做一个安居乐业的公民,他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于是有了“抵达”——他留到英国写作,并于许多年后又来到英国南部一个山谷,在静谧的庄园里过起隐居似的生活。写作,散步,冥想,每日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些。这里有大自然中一切能给予人内心平静和安宁的东西:冬日的白雪、草坪,古老而空旷的建筑,树林、篱笆,牧场、小河,院子里的花园。“我喜欢看;我注意所有的事物,每每会为繁花绿树之美和晴朗的黎明、灯光璀璨的深夜之美而感动不已。”“从那种空旷与辽阔中穿过,我觉得自己的散步好像是一种幻觉,就像那个小松树后边是森林的念头一样。”

  这部书的调子相当缓慢,读起来也像到野外进行一次缓慢而令人享受的散步一样。

  它同时还具有使读者拔离现实琐碎烦躁,灵魂无限向上升腾至一种自由无碍的境界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一直促使奈保尔远离都市,远离人世琐碎,抵达这种寂寥、空寂,只与自然对话,只与内心对话的生活。

  无疑,奈保尔是想要尽量保护自己内心和人格的完整,寻索到一条真正能够心安理得、心甘情愿走下去的道路,安妥身体和灵魂。身体的安放容易,灵魂的安放很难,萨义德在美国大半生,依然感到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有临时将就之感;库切在《青春》中,从英国IBM公司机械化的工作中逃离出来,跑到美国———他们同样在寻找精神的归宿,真正的心灵故乡。这种感觉,也许就是爱因斯坦漂泊半生来到普林斯顿的感受:“我舒服得像一只冬眠的熊。在颠沛的一生,从未试过如此像在家里。”能够找到这种感觉无疑是最幸福的;有的人离开了童年的家乡移居他方,一生都没有走出漂泊的异乡人的边缘感。

  用奈保尔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写了“旅行者,陌生的城市和沧桑的生命”,“作家的旅程,由他写作上的发现与他看世界的方式所限定的作家,而非他个人的冒险经历所限定的作家,旅程开始时彼此分离的作家与人。”这本书不是田园牧歌,它是一段灵魂的求索旅程,渗透着忧郁和悲伤,以及对死亡的思考———农民杰克的死,父亲的死,妹妹的死———而且这本书也是献给他四十岁时去世的弟弟的。“一九五三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根本不可能回家。我弟弟主持和目睹了恐怖的火化仪式,那年他才八岁。那件事情在他的内心留下了印记。死亡和火化给他的心灵造成了伤痛。而现在是他姐姐的火化仪式:在他从伦敦飞来之后,看到的仍然是木柴堆和火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