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李安获奖创历史 华人导演有楷模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02:26 新文化报

  首先,我要感谢两个人,这两个人是片中的主角,他们并不真实存在,但是通过我们电影人丰富的想像力让他们存在了,这两个人物就是恩尼斯和杰克……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们,我爱你们!在拍《断臂山》时,我觉得每天你们都和我在一起。我拍这部片子时我的父亲刚刚过世不久,所以我把这部片子送给他。最后,感谢我的母亲和家人以及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所有的影迷。谢谢大家!(此句为中文)

  ——李安致词

  李安执导的电影《断臂山》在本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评比中获得三个奖项:最佳导演、最佳配乐和最佳改编剧本。以最佳导演而论,李安是“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导演”。此三项殊荣与李安的紧密程度呈递减趋势。

  今年52岁的李安21岁起定居美国,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塑成的性格特征与品位取向,在美国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造就了李安融合且前卫的素质,这在他执导的众多影片中表露无遗。从最初的《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以及后来的《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中,华人们可以看到绝对西方的技术手段、电影语言以及纯净的伦理诉求。从中段的《冰风暴》、《理智与情感》、《与魔鬼共骑》直至《断臂山》等英语片中,洋人们又可以看到东方的美学意象,沉静、平衡、含蓄、内敛,把最后的情感与理智留给电影院里尚未恍然的人们。李安的东方情调甚至是泛东方式的,以电影传达出的信号,观者可能会生出类似面对日本电影的种种感受。其实这是李安的回归与超越,回归到日本美学的史前时代,超越到中国重拾自我的未来时代。

  这样融合出的直接效益就是获得最多的褒扬、最大的肯定和最重的奖项。

  《断臂山》是一部“西部同性恋史诗”,又是一部小成本的独立电影。这和当年轰动一时的大成本《卧虎藏龙》有着很大的区别。《断臂山》借助边缘题材讲述了人性之美,《卧虎藏龙》借助人际伦理讲述了不着边际的传奇。可是,无论李安怎样拍,一旦获得成功,就成了一种典范,似乎世界自此只为李安的类型而欢欣鼓舞。《卧虎藏龙》是一种模式化的电影,很容易摹仿,比如《英雄》、比如《十面埋伏》、再比如《天地英雄》。此次李安断然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影片的范式却模糊不清。在中国商业电影运作尚未成型的今天,忽然楷模“独立”地自由起来,这不啻为一个噩耗。再看另两个奥斯卡的楷模《金刚》和《纳尼亚传奇》,仅获得最佳音效剪辑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化妆奖等技术类奖项,让那些刚刚发现“挥霍才是硬真理”的导演们无所适从,他们本以为技术是换取名誉的有力武器。比如《无极》,在“海选”中出局基本公平。

  感谢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给我们指出了好电影和好导演的一类标准。也庆幸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走上了正路,虽然它仍然代表美国的世界观,但毕竟也代表了电影世界里的最高水平和最高荣誉。本报记者 老唐

  李安:《断臂山》不是终点

  颁奖之后,记者第一时间播打李安的电话,长达两个小时的忙音之后,才接通了电话,他正在前往酒会的路上,非常嘈杂。当记者对李安表示祝贺时,他一时语言转不过来,用英文对记者说“谢谢”。当明确了记者的身份后,李安才说:“非常感谢内地的影迷们对我的关注,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激动和幸福。”

  “最感谢的还是我的父亲”

  凭借《断臂山》这个敏感题材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谦虚的李安表示,虽然最佳导演奖是个人奖项,但事实上却是整个剧组一起努力的结果,“就像我在获奖感言上说的,我要谢的人太多了,甚至还列出了名单,但是在台上却忘记了,很多人都没感谢到,晚上要一个一个去谢的。不过最感谢的还是我的父亲,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是因为有他对我的抚育才有今天的我。”

  “《断臂山》是属于我的”

  凭借《断臂山》斩获这个梦寐以求的奖项,李安表示自己对《断臂山》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这个故事是我几年前看到的,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断臂山》是属于我的。我尽一切努力去筹划拍摄这部电影,因为我非常害怕这部电影被其他导演抢走。正因为我对它这么执着,所以才能得到肯定吧。”当记者问到《断臂山》凭什么打动了李安时,李安回答:“是纯粹的感情。我觉得《断臂山》很适合东方人来拍摄,因为它的感情是含蓄而唯美的。”

  “我以身为华人为荣”

  李安对《断臂山》给予厚望,他一再在电话里表示虽然获得奥斯卡奖,但他还是希望“内地的影迷朋友也喜欢我的这部电影”。但当得知《断臂山》不能在内地上映时,李安表示很失望。李安对记者说:“《断臂山》不是我的终点,我还会拍更多更好的电影,献给华人,献给世界。”李安在访问中特别提到自己的华人身份,“我以身为华人为荣,其实我不是美国人,但是我在美国是合法工作,我有绿卡的。”本报记者 殷维

  李岗:华人都会为他欢呼

  昨日本报记者还连线了李安导演身在台湾的弟弟李岗。李安两兄弟都是导演,弟弟虽然不像哥哥那样叱咤国际影坛,但在台湾也颇有名气,前不久,他刚刚拍摄了电视剧《后天美女》。

  记者:您有没有看过《断臂山》,对这部影片有何评价?

  李岗:虽然我们兄弟俩很少见面,但李安的每一部作品我都会看,《断臂山》令我对李安把握影片的能力感到震惊。与传统的美国商业大片不同,《断臂山》做到了从细微之处反映人性真诚的可贵,从一个敏感题材入手,达到了返璞归真的效果。

  记者:与《卧虎藏龙》相比,您觉得《断臂山》的突破之处在哪里?

  李岗:其实这两部片子有本质的不同。《卧虎藏龙》是中国人拍中国人的戏,展现的是中国文化。而《断臂山》讲的是美国人的事,牛仔是美国人的精神依托。李安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既保留了对他国文化的尊重,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效果。另外,相对于《卧虎藏龙》,《断臂山》有很多留白,不同的人看过之后会有不同的感觉和看法,这是很难达到的艺术高度。

  记者:李安获得最佳导演奖,您的心情如何?

  李岗:我看了这次参评的所有影片,我只能说,如果我是评审,不管和李安有没有关系,我都会把票投给《断臂山》,因为无论是题材选择还是艺术表现,《断臂山》都是最出色的。我想只要是华人都会为他欢呼。

  记者:作为一个电影人,您认为李安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李岗:有三点:李安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观众、面对各国文化,传递真实的情感;其二他是一个懂得反省的人,在反省中总结自己的得失;其三是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留白给了观众很多思考空间,使影片更具感染力。

  本报记者 李小卉

  孤独的电影人生

  《断臂山》并不是李安电影生涯仅有的辉煌。从1991年的《推手》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被世界各大电影节所青睐,他的作品中蕴藉的浓厚的东方情怀,成熟优雅的表情和影像,让世界各地的观众领略了一位生活在传统和现代分界线的东方人独特的情感表述。这些耀眼夺目的光环背后,却是一颗寂寞多年的心灵。

  从台湾艺专到纽约大学

  李安祖籍江西德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屏东潮州。父亲对儿子的希望是考上大学,但怀着电影梦的李安最终考进了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1978年,李安做了一个让父亲十分愤怒的决定:报考了美国的戏剧电影学校。他们的互相冲突和妥协,使李安获得了对中国父权文化、亲情纽带的深刻思考和复杂情感,而这一切在李安所拍的“父亲三部曲”中体现得最为深邃。

  李安先后在伊利诺大学和纽约大学学习戏剧和电影,纽大曾经培养出奥利弗·斯通、马丁·斯科西斯、斯派克·李、科恩兄弟等著名电影大师,形成了美国电影史上声名遐迩的“纽约学派”。转眼3年过去了,李安拿出了毕业作品《分界线》。1985年2月,李安准备回台湾发展。就在行李运往港口的前一晚,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在纽约大学影展中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奖项,当晚,美国3大经纪公司之一的威谦·莫瑞斯公司的经纪人当场要与李安签约,劝他留在美国发展。没想到,这一留就是6年无所事事和孤寂难耐。

  从无所事事到“父亲三部曲”

  李安与太太林惠嘉1978年在一次留学生的聚会上相识、相爱,1983年在纽约举行了一场中西合璧的婚礼,这场婚礼成为后来《喜宴》的灵感来源。被那位不靠谱的经纪人留在美国之后,李安开始了在好莱坞的漫长而无望的奔波,一家人只靠林惠嘉微薄的薪金度日。李安在赋闲的日子里,完成了自己日后的重要作品《喜宴》的剧本。1990年,走投无路的李安将两个剧本《推手》和《喜宴》投给在台湾主办的优良剧本甄选活动。这是改变命运的一搏,结果,他的两个剧本双双获奖,他的剧本得到职影公司制片部经理徐立功的赏识,最终决定投资1350万台币去拍摄。1991年4月10日,《推手》开拍了。这部通俗、温暖的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影片也成了后来被称为李安“父亲三部曲”的第一部。《推手》的成功,使台湾中影公司对李安更加有信心,决定投拍题材比较敏感、涉及同性恋内容的《喜宴》,父亲形象又一次出现在这部影片之中。这里面有性别政治,却略带滑稽;有父权批判,却宽厚仁和;有中西文化冲突,却未达成和谐。该片带给李安一座结实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接下来的《饮食男女》将一出简单、清晰的家庭室内喜剧调制得不温不火,波澜不惊,却又好看至极。至此,他成功地完成了“父亲三部曲”。

  从《卧虎藏龙》到《断臂山》

  李安开始试图闯入好莱坞,实现更大的电影梦,但执导了几部西方电影后,他反而愈发觉得自己是个东方导演。他想回到他所熟悉的中国题材。这时,他想起了《卧虎藏龙》。2001年,《卧虎藏龙》成为华人导演中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该片在全球引发了一股疯狂的中国武侠热。这一年,李安47岁。之后,他拍摄了一部科幻电影《绿巨人》,但陈年的孤独也渐渐袭来。他终日自闭在家,甚至萌发退出电影圈的念头。之后,就是《断臂山》。就在这部电影的准备阶段,和他对峙了一辈子的父亲去世了。他仿佛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虚空。他忍住悲痛,远赴加拿大牧场,全心投入《断臂山》的拍摄,希望能抚平自己内心的伤痛和疲惫。支持他继续献身电影的,是父亲临终的遗言:“你不应该放弃,应该继续拍下去。”这是这个孤独寂寞的电影导演此生惟一一次听到父亲这样鼓励他。据《南方人物周刊》(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