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憋了一个半世纪的美联社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0:04 南方都市报

  安替专栏

  博客天下

  我一直不喜欢在报纸上看到“记者手记”这种东西,因为根据我的新闻观,报纸上新闻和评论要分开,而在新闻版面的这种“第一人称叙述”体,到底算什么?读者读这个版
的报道,和读一个夹叙夹议的传统非客观新闻报道有什么不同?

  我这种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观,源自于美联社,是它当年为了把新闻卖给对立两党,采取了观点平衡、客观叙述的方法,把新闻陈述部分单独剥离出来,不得罪任何人,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今后通讯社的典范。而美国主流报纸的新闻部分,也是一直按照美联社创下的路子走下去的。

  这种路子的报道特别强调记者不自己说话,报道中绝对不允许出现什么“我”,如果的确是记者卷进去很多,不得不提的时候,就说“《××报》记者如何如何”,甚至都不用“本报”这个词,仿佛在说一个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事情。记者从业第一课,就必须学会如何让自己从报道中完全消失,彻底闭嘴,只让事件本身呈现在报纸上。

  不过现在美联社憋了一个半世纪,终于憋不住了。最近我发现,美联社也有了记者博客,这和《华盛顿邮报》的公关博客不一样,美联社的博客是实实在在的记者日志。

  例如MatthewRosenberg是美联社驻新德里的记者,这次被社里派到加德满都去采访尼泊尔选举。在发回了一百五十多年没变化的平衡客观报道之后,该记者还发回了他的尼泊尔选举博客,完全的“第一人称叙述”,和中国的“记者手记”体例一样。

  这位报道尼泊尔的记者在博客上说,“有句老话说,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庙比房子多,神比人多。我今天要加上一句:士兵和警察要比投票者多。”看了他的博客,我也再加一句,在他的博客中,“我”字甚至比事情发生地(“尼泊尔”、“加德满都”),新闻主要事件(“投票”、“选举”),以及所有当事方(“国王”、“反对党”、“民众”等)都要多得多,这样的美联社稿真让保守的我大跌眼镜。

  中国的尴尬莫过于此,好不容易达成新闻专业主义共识之时,新闻专业主义的祖师爷却大跨步地借用博客,端起了我们正在否定中的东西。至于它端和我们端,有嘛区别,我现在还没想清楚,不过肯定有区别,正如同样是不吃饭,

减肥和没饭吃一直是两种境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