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方言=收视率?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16:09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业内人士认为,贴近百姓生活的人文关怀才是电视栏目的真正生命力所在本报记者李丽

  电视剧应以普通话为主,主持人不得使用方言……对电视荧屏的语言环境,广电总局曾下过种种“禁令”。可如今,这些“禁令”似乎不大起作用———四川话、杭州话、陕西话、广东话、湖南话……各类方言节目在荧屏各领风骚。能解释各家电视台钟情方言的理由,似乎只有收视率的刺激。只是,方言真的能跟收视率划上等号吗?

  方言节目正在升温

  让人们逐渐领悟到方言节目正在升温的,是各地相继出现的方言新闻栏目,而这些栏目都取得不错的收视成绩。比如,广州台的《新闻日日睇》是目前广州地区最红火的新闻栏目之一,主持人陈扬也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明星”;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是用原汁原味的杭州话播报的,该栏目不但是当地的收视冠军,还赢得了“全国百佳电视栏目”的荣誉;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用浓郁地道的四川话演绎百姓故事和凡人生活,当地观众称其“比连续剧还要好看”;上海的方言情景栏目《老娘舅》和《红茶坊》虽然让人感觉有点“俗”,但收视业绩却始终表现“不俗”……此外,一些用方言配音的电视剧也受到各地观众的追捧,四川方言的《乡里人家》和东北方言的《马大帅》便是后者的代表。

  方言确能催熟收视

  方言跟收视率的关系如何?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本地两大电视台总编室的相关负责人,他们不约而同地承认,方言对收视率确实有着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广州台总编室副主任杨殷介绍,该台旗下拥有相当数量的粤语栏目品牌,“部分时段的收视甚至超过香港翡翠台”。广东台总编室主任林建平也表示,在该台以粤语为主的珠江频道,以《外来媳妇本地郎》为代表的栏目已成了本地观众无法割舍的王牌。此外,方言对收视的“催熟”作用还体现在电视剧上。林建平说,很多配上了粤语的电视剧在播出时效果确实很好。杨殷则举例说明,今年年初广州台刚播完的《天下第一媒婆》在用粤语配音后,其收视率甚至超过了该台去年的电视剧收视总冠军《哑巴新娘》,达到10.07%。

  方言也有负面作用

  虽然方言对收视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林建平与杨殷都指出,它并非是收视的“万金油”。林建平表示:“对于覆盖面比较窄的地面频道来说,它或许能拉拢更多的观众;但倘若是卫视频道,过多地使用方言节目便会损害频道的品牌形象,也与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相违背。”另一种负面作用则体现在电视剧上。杨殷说:“我们台曾经用粤语为《汉武大帝》配音,结果很多观众都觉得不伦不类,收视也并不理想。这证明了不是每部电视剧都适合用方言配音的,因为这里面有个南北文化的差异问题。”

  方言并非唯一妙方

  广州台的《新闻日日睇》日前推出了一档名为《海珠广场:广州人精神的凯旋门》的专题,让在广东生活的外省人用普通话讲述他们对广州的理解,结果很受欢迎。杨殷说:“这个专题的成功说明,编导的创意才是拉动收视的真正关键。”同样说明问题的还有广州台新推出的栏目《心水保姆》,每期找一位本地雇主与一位外地小保姆面对面,同样大受欢迎。杨殷由此推断:“比起方言来,那种贴近百姓生活的人文关怀精神才是栏目的真正生命力所在。”林建平则用广东台前段日子的改版来证明“方言并非灵丹妙药”的观点,“不少立意一般的栏目都‘下岗’了,其中也包括不少粤语栏目;但一些操作成功的普通话栏目如《赢遍天下》,收视率却不断飙升”。即使广东本土的电视台长年肩负着与香港电视争夺眼球的重任,致使本地荧屏无法像内地那样轻松地拒绝方言,却未必没有折衷的办法。林建平用广东台的歌唱选秀栏目《歌sing魅影》举例,“两个主持人,一个说普通话,一个讲粤语,既能照顾那些听不懂普通话的老龄观众,也不违背荧屏推广普通话的精神”。

  (观宇/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