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让西方人读懂中国书法——访波士顿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学者白谦慎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8:10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韩云

  《中日书法珍品展》昨天在上博开幕,不仅让沪上众多书法爱好者大饱眼福,也吸引了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关注。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哈佛大学艺术史系客座教授白谦慎先生为此专程来沪,并将在展览研讨会上作《明末清初的隶书》演讲。昨天,他应邀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少年时代即喜临池

  白谦慎早年毕业于北大,后负笈美国,在罗格斯大学获比较政治学博士学位。1990年,他转学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师从班宗华教授,获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任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中国艺术史教授,2004年获终身教席,2002年起受聘哈佛大学艺术史系客座教授。

  投身艺术史研究之后,白谦慎一直致力于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国的

传统文化艺术,由于他年少时即喜临池,多年来又对书法情有独钟,因而书法成为他传道授业的最佳载体。

  努力传播中国文化

  说起西方人与中国书法的关系,人们常常会提到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讲过的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妇女曾经请教英国汉学家韦利,学会欣赏中国的草书需要多长时间,韦利答道:“500年。”然而,在波士顿大学所开设的“中日书法的理论、历史和实践”课上,白谦慎教乔丹临习出一幅有板有眼的正楷对联,只用了六个星期,而此前,乔丹尚是一个不懂汉语的美国小伙子。谈到他的学生,白谦慎显得很是得意,他把这种“依葫芦画瓢”式的书法称作“不规整的意趣”。他介绍说,由于文字上的障碍,中国的传统书法在西方常被当作单纯的抽象艺术来欣赏,毕竟植根于汉字的古意神韵很难跨越文化差异和西方艺术达到共鸣,但这丝毫不影响书法在美国的传播和流行。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中国的艺术品也一直受到西方收藏家的关注,但中国书法却是在西方起步较晚的艺术品之一。白谦慎说,西方对中国陶瓷和雕塑的收藏和研究在19世纪末就已经很广泛了,而系统地收藏书法作品则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现在收藏中国书法作品较多的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波士顿博物馆等,它们的藏品多来自于一些私人收藏家的捐赠,其中较著名的华裔收藏家有翁万戈、王季迁、王方宇和王南屏等人,他们对西方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书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举办展览进行介绍

  在美国向大众介绍中国书法的途径主要是办展览。白谦慎曾在1990年与人合作,在罗格斯大学画廊举办了第一个当代中国书法展,1992年又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了西方第一个中国篆刻展。他指出,中国古代的书法尤其是明清以后的书法很大程度上是应酬的产物,是某一场合的产物,这种氛围往往对书法家的创作有一定的损害。在西方,艺术品交易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画廊制度,有专门的经纪人负责市场运作,较好地保证了艺术家们潜心创作,这一点值得借鉴。此外,独立的文艺批评也促成了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我们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

  现代语言加以解说

  中国的书法艺术如何走向世界?白谦慎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该不断提高书法艺术研究的水平。美国每年都有一些书法专题研究的著作和博士论文,这和西方既有的学术机制鼓励专题性研究有一定关系。白谦慎花费了十余年时间写成的《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4月初将由三联书店出版简体字版,他现在已开始准备下一本专著,将研究重点转向吴大瀓。他说,只有不断地深入传统的道路,才可能把历来被认为“不可说”的书法变为可以用现代语言加以解说的艺术,变为可以为整个人类所理解、所接受的艺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