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王羲之《丧乱帖》终露真容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10:42 东方网-劳动报

  本报讯(记者曹志苑)昨天下午,“中日书法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广受关注的中国书圣王羲之的作品《丧乱帖》首次公开露面。一批又一批观众为该帖而来,围住专家听现场介绍。

  对于《丧乱帖》是怎会流入日本的提问,专家表示,已有专家考证说是唐朝大和尚鉴真东渡时带去东瀛的,“一直为日本皇室收藏”。

  墨迹见证羲之之痛

  引人注目的《丧乱帖》在开幕式前一刻被请入了展厅首位。《丧乱帖》用白麻纸装裱,纵28.7厘米,横63厘米。

  在聚光灯的照射下,墨迹清晰呈现在观众面前———“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此帖用笔挺劲,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成为十分纯粹的行草体。

  专家现场向观众点评说,《丧乱帖》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反映了丧乱时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绪。因作者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自然。

  已在日本流传千年

  沪上众多文化界人士评价道:“首先,该字帖本身就是一篇优秀的杂文;第二,《丧乱帖》兼备雄健和惨淡之美;第三,此帖表现了中国书法由行入草的完整的过程,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介绍说,《丧乱帖》在日本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但是,此帖为中国书法界所知也不过百余年。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杨守敬首先将此帖摹勒于他的《邻苏园帖》。而此帖墨迹印刷品的传入,则在1934年以后。专家认为,该帖其用笔结字与王羲之名作《兰亭序》比较,略带古意,推断此种体式的字应更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所以《丧乱帖》无疑是研究王羲之书法的重要材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