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斯琴高娃:勤奋是一种态度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10:42 新民周刊

  撰稿/陈冰(记者)

  面对她,已经不适合用漂亮不漂亮这些词来评价。作为演员,她的美呈现在她塑造的一个个角色里,千姿百态,但每一个都是她来自心灵的创造。

  刚刚从《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走出,斯琴高娃一下子又扎进了上世纪20年代的老
北京底层生活。3月22日至26日,斯琴高娃担任总导演及主演的话剧《月牙儿》将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这个消息着实让斯琴高娃的忠实影迷兴奋了好一阵子,也让春节之后处于半休养状态的演出市场终于现出点活泛劲儿。

  原汁原味"月牙儿"

  从影20多年,首度登上话剧舞台,斯琴高娃显得胸有成竹。偌大的舞台,于她而言,一点都不陌生。

  早在1965年,刚满16岁的斯琴高娃,就已是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兼报幕员。40年后,站上阔别已久的舞台,她要演绎的却又是20年前的那个角色--月儿(虫儿)妈。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话剧,于是之等一些老艺术家的表演对于儿时的我来说就跟梦一样,从来没敢想有一天能像他们那样登上这个舞台。我清醒地知道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一直带着严谨的态度对待这次机会。"

  不同于老舍原著和电影《月牙儿》,由舒乙任文学顾问、吴霜改编的话剧《月牙儿》,不仅在情节上有了天翻地覆的大改变,甚至连主角的名字也由月儿变成了"虫儿"。"虫儿",一条生活在地底下的小虫,一对生活在老北京底层的母女俩,此中寓意,不言自明。

  "哥俩儿好啊……六六六啊……四匹马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五楼排练厅内,划拳声此起彼伏,"虫儿"灌"嫖客"酒的好戏正在上演。

  "嫖客"耷拉着脑袋呈半醉状,嘴里却在使劲吆喝。而他每念一次,总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女中音在一边予以纠正。一遍、两遍……十遍、二十遍,男孩声音沙哑了,斯琴高娃的声音却依旧铿锵有力。

  "这戏好看就好看在这味儿上,不但是台词要说得准、说得有北京土话的调调,就是你们的举手投足也要韵味十足……"湛蓝色的薄绒外套、简单的发髻、灯芯绒的保暖鞋,坐在排练厅左边角落的斯琴高娃一脸严肃,和银幕上风情万种的她判若两人。

  因为是老北京的戏,而演员们又都不是老北京土生土长的,斯琴高娃在纠正演员的台词上铆足了劲,不仅每天给上海演员留"语音作业",还规定"进了排练场,就不许再说上海话"。

  对别人严格要求,对自己则近乎苛刻。在斯琴高娃带着女儿"虫儿"祈福的那段排练戏中,为了表现"母亲"的虔诚,斯琴高娃每次祈求时不但双膝跪地,几乎匍匐在地上,而且声嘶力竭、声泪俱下。强烈的舞台感染力一下子让在场的不少人开始抹眼泪,但后果也显而易见,在后来的采访中斯琴高娃一度不能出戏,回答记者的提问都有些有气无力。

  勤奋是一种态度

  曾有人这样评价斯琴高娃:"别人是用心在演戏,而她用的是心血。"

  话剧《月牙儿》每天近10小时的排练结束后,斯琴高娃还要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和其他两位执行导演讨论沟通剧本,确定第二天的排练内容。排练结束后在回住所的途中,她还要在车中默默琢磨刚才排练的细节,不允许任何人打扰。

  勤奋、执著,斯琴高娃一直这样对待着自己热爱的表演事业。

  记得当年在电视剧《大宅门》的一个仪式上,斯琴高娃因为副导演给了她白文氏这个好角色而激动得给负责选演员的副导演跪了下来。一时间,出乎意料的副导演也激动地冲斯琴高娃跪了下来。当跪拜的礼俗逐渐成为人们遥远记忆的时候,斯琴高娃却用真诚换回了这个仪式的庄重感。对她而言,一个好角色,就是一段好的人生。

  事实上,从多年前电影《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到《似水流年》中的乡村女校长阿珍,从电视剧《大宅门》中的白文氏,到《康熙帝国》中的孝庄皇后,再到电视剧《绝对权力》中的反派女市长赵芬芳,斯琴高娃演什么像什么。

  就水平而言,斯琴高娃是真正的实力派"大腕儿"。但是,坐在记者对面的斯琴高娃却一次又一次地表示:"我只不过又演了一个新角色,我还得努力,踏踏实实演我的戏。"

  发掘斯琴高娃出演《骆驼祥子》的著名导演凌子风就说过,"她是一个特别特别勤奋的演员。"

  斯琴高娃自己也承认,1982年拍摄《骆驼祥子》,她憋着一股子"成者王、败者寇"的狠劲。结果"虎妞"深入人心,她成了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双料影后。1984年拍摄《似水流年》,她又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女演员奖捧回了家。

  两部戏之后,斯琴高娃和一个朋友一起总结了几十万字的东西。她说总结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真正明白,"那些演艺界的老艺术家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自己又是怎样认为的,我对还是不对。"

  碰上好导演,好作品,就会情不自禁地拥有奔腾的激情。这或许源于她的蒙古族血统,或是遗传了母亲的文艺细胞。"我觉得勤奋可能是一种工作的态度,激情这种东西呢,我就觉得它其实是天生的,它是在一个人的血液里边的,性格里边的。"

  斯琴高娃说,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也不像戏中角色那样,常常会大悲大喜。然而,她精心存储着现实生活中的每一次开怀、每一次心痛,每一种切实的、真实的点滴感受,那正是她在塑造不同角色时的灵感来源和现实依据。

  "所以我斯琴高娃庆

  幸的是,我觉得我还能演汉族的东西,我还能够演一个广东婆,我还能演一个上海人。混到现在,我觉得冥冥当中,好像似乎这都是大家给予我的,或者是呢,确确实实我不能说是我的灵气,就是我喜欢学,喜欢看,观察,偷偷地吸收,就这样。"

  纯爱二十载

  在斯琴高娃的电影生涯中,爱情似乎并不是主题。斯琴高娃的角色,被赋予了太多女性的尊严、责任、权利和气量,却总是与爱情失之交臂,不是英年丧夫,就是男人软弱无能。也许正因为如此,戏外斯琴高娃那一段藏在遥远的瑞士的爱情故事,就越发显得洁白、温存与美丽。

  随着电影《骆驼祥子》、《似水流年》不断地为斯琴高娃带来荣誉,斯琴高娃内心的痛苦也在不断地加深。因为第一段婚姻的失败,她的生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4年《骆驼祥子》拍完之后,在凌子风导演几次三番的劝说下,斯琴高娃答应与陈亮声见面。那时的她心若冷冰,不愿再谈感情。而陈亮声却被她深深地吸引了,并且默默在背后帮她排忧解难,苦苦等待着佳人内心的坚冰融化。1986年,斯琴高娃终于答应嫁给陈亮声,随后两人定居瑞士,斯琴高娃也加入了瑞士国籍。

  然而,新婚的斯琴高娃仅仅在瑞士住了8个月,就禁不住电影的诱惑又回到了中国。斯琴高娃说,外国的生活太安静了,静得连自己的心跳都能听得到。她始终觉得那是洋人的地方,而不是她的地方。

  作为瑞士著名的华裔指挥家,陈亮声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用斯琴高娃的话来形容她的这位上海丈夫,那就是"真正的上海老克勒"。斯琴高娃总是骄傲而有带着内疚地说,她的成功,有丈夫的一份功劳。听斯琴高娃说戏,帮她分析角色,陈亮声总是默默地在背后点拨。

  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斯琴高娃的演艺事业进入了高产的成熟期。1992年,斯琴高娃主演的电影《香魂女》夺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剧组纷纷找上门来。斯琴高娃先后接拍了《老人与狗》、《奇人奇案》、《太后吉祥》等十多部影视剧。她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疲惫地在北京与日内瓦之间来往奔波。

  在拍《奇人奇案》时,斯琴高娃不幸摔伤了腿,回到日内瓦休养。目睹她肿得碗口粗的脚踝,丈夫流泪了:"高娃,别拍戏了。好好在家过几天安稳日子。"斯琴高娃答应了丈夫的要求。然而,脚伤好后,她还是决定回北京拍戏。日内瓦和北京,她都割舍不下,因为一边有她的爱情,一边有她的事业。

  离开丈夫的日子要加倍奉还。在日内瓦的家中,斯琴高娃包揽了一切家务活,甚至连修整花园、草坪等体力活也是她干。斯琴高娃还跟电视、报纸、杂志学做汉堡包、牛排等丈夫最爱吃的欧式菜。丈夫开玩笑地说:"我过的是神仙日子。"

  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日内瓦过年的斯琴高娃,今年把丈夫带到了国内。50多年首次回国过年的陈亮声,年初二又被斯琴高娃带到了话剧《月牙儿》的排练现场。一如既往地,他充当起"幕后指导"的角色。

  剧组执行导演栾景泉说:"陈亮声对艺术、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让人望尘莫及。记得剧中有一个场景,母亲为让女儿继续读书而四处举债最终走投无路沦为暗门子娼妓。通常导演总是会把场面处理成一片凄风苦雨,以凸现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但陈亮声却建议用悠悠的箫声配合木鱼敲击的声音表现肉体的沦落和灵魂的解脱,寓意空灵,令人叫绝。"

  斯琴高娃曾经不止一次地表示,能够做演员是一件顶顶幸福的事情。她很珍惜这样一个行当。"如果有来世,我想我还是做演员吧,我挺高兴的,我挺愿意。"唯一让斯琴高娃遗憾的是,她有种跟时间赛跑的感觉,她想把更多的缺憾补上。

  陈亮声宽容了斯琴高娃的"偏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妻子的"同谋"。无论在北京还是日内瓦,他们总是彼此温暖着对方。就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练厅的一隅,他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深情地凝视着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太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