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唤起民众关注最重要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10:45 今晚报

  本报讯 (记者高丽 实习生冉婕 曾萱)自三年前倡议推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启动以来,“忙碌”成为形容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最恰当的词。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冯骥才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提案,认为新农村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和新的文化面貌,要保持农村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

  冯骥才认为这两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很大进展,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国家
重视,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写入“加强优秀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说明这项保护已成为国家关注的内容;二是现在正在加紧制定《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法》,这部法律出台后,做相关的保护工作就有了法律依据;三是国家现在开始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是从今年起,每年六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被规定为全国性的“文化遗产日”;另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抢救保护体系已初步构成;公民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珍惜保护的意识也加强了。

  “以上都说明文化遗产保护已列入整个国家的视野,这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冯骥才说。但他同时强调,如果谈到保护本身,还是不容乐观。“因为历史的遗存在城市改造中已剩余不多,仅存的部分文化板块、历史街区也正受到现代化、商业化的冲击,许多民族文化还受到旅游化的冲击。”以农村为例,冯骥才说,农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载体,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基本在农村。随着农村的城镇化、城镇的城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商业化,农村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年轻人出来打工,使在农村传承的文化失去了继承人;有钱后盖起新式住房,也使千姿万态的村貌失去原样;大规模的旅游,更使很多民俗因为商业表演,失去了原发的冲动和情感;还有文物贩子,大量从遗存丰富的地区淘宝……

  “尽管我们有了基本形成的保护体系,但仍然跟不上它们受到冲击和破坏的速度。所以,最重要的是唤起民众对文化的热爱,只有老百姓认识到了并自觉地去保护这些东西,我们的文化才能传承下去。”冯骥才强调,“长远来看,文化是民族真正的主体,我们的工作是让人们认识到它,自觉地爱惜它,传承它,发展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