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上海回响》不同凡响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09:30 解放日报

  本报讯(实习生 廖勤 记者 伍斌)上海民族乐团2006年音乐季的开幕大戏大型交响音乐会《上海回响》,3月18日起将连续三个晚上在大剧院亮相。它标志着上海民乐开始向本土的戏曲、曲艺品种寻求“嫁接”的可能性,丰富民乐“上海牌”的个性与魅力。

  一部民乐音乐会的创作班底中竟然频繁出现著名话剧演员焦晃、京剧名旦李国静、评弹名家秦建国、弹词作家杨德麟等人的大名。他们与叶小纲、唐建平、王绍渭等全国各地
作曲家一样,提到民乐创新,提到上海本土音乐的弘扬便激动不已。

  大剧院艺术中心总裁方世忠说,多少年来,民乐演出几乎是一个模式,传统曲目不断重复,各地乐团消弭了个性,在逐渐萎缩的市场中,一些乐团甚至已经到了只能简单“打包”曲目、“唱唱堂会”的地步。近年国内乐团出击海外,也往往是大乐团夹带老曲目,后续发力不足。上海这样一座国际大都市,民乐应该适应都市文化渐已形成的现代审美品位与市场要求,与城市的文化个性更密切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以独特的文化品格打动世界。通过全国公开招聘走马上任的上海民族乐团新任团长王甫建表示,面对普遍性的民乐低谷,民乐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突破,从“民乐三女杰”的推出到罗小慈书筝双绝,从唐俊乔“笛子与交响乐的对话”到民族乐器演绎西方音乐及合唱,力创新曲不弹老调。但是在各种努力之余,不能忽略民乐另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发展可能性,也就是从“本土音乐元素”入手,着力发掘上海音乐的根脉和个性。

  杨德麟、李国静等认为,《上海回响》从内容到形式都采取广采博收、多元融合的开放姿态,戏曲、曲艺中那些已经定格在人们心中的标志性音乐元素,民乐可以“拿”;书法、话剧吟诵等多形态艺术手法,民乐可以“借”。大家破门户、拆围墙,要“熬”出上海本土音乐的真正香味来。焦晃表示,《上海回响》是综合完整的大制作,不是零敲碎打的突破,尤其对今后上海民乐发展的定位思考深切,他的参与不是简单的“画外音”或“朗诵”,而是叶小纲等作曲家完全将“人声”作为民乐创作素材的尝试。

  音乐文化界有识之士认为,从戏曲中汲取艺术养分融入民乐的创作很聪明,因为这些戏曲本身在上海皆已扎根很深,影响波及海内外,让它们融入民乐,成为代表上海的“声音”,更能推动上海民乐逐步形成自身的艺术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使之走向全国乃至海外。音乐会上的《百年随想》以沪剧音乐为元素,《诗语江南》采用越剧哼唱,《天韵》运用了梅派京剧《贵妃醉酒》的经典唱腔,《上海故事》则融入了评弹俞、蒋两大流派的曲调并加入了说唱。

  目前《上海回响》已与杭州、宁波、南京、江阴四座大剧院初成巡演意向,之后北上山东、安徽及全国,再精打细磨,力争成为又一张能够代表上海走向海内外的音乐名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