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济南:演艺之夜何时璀璨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4:28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 王海丞

  一天紧张的工作结束,怎样度过夜晚那属于自己的时间?当然,你可以去逛街购物、去看电影、去KTV唱歌、去迪厅蹦迪……作为一座日益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济南已然能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但是,假如你想晚间看一场文艺演出——在北京,你可以去德云社听郭德纲的相声;在沈阳,你可以去听二人转;在长沙,你可以去歌厅,听欧阳胖胖和
大兵逗乐……而在济南,你去哪儿呢?

  现状:民营剧院路坎坷

  说到济南的演出市场,顺风大剧院和西部酒城大名鼎鼎,是我市现在仅有的两家民营剧场,被视为济南演出市场化的标志。特别是顺风大剧院,作为我市第一家民营剧场,激活了济南的演出市场,为丰富市民的夜生活作出了贡献。但是,尽管它们一直受政府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发展之路仍充满坎坷。

  “东方新文化西部酒城”虽名“西部”酒城,却坐落于我市解放路的东端。酒城也并不以卖酒为主业,而是打“文化牌”,卖“演出餐”。

  2月27日,一场春雪飘落泉城,晚上8点多钟,街上已经基本没有行人。西部酒城灯火辉煌,或许由于下雪,来客并不多,没有多少事的服务生在低声聊天。

  晚上9点整演出开始,暖场的歌手在舞台上唱着抒情歌曲。西部酒城的装潢与舞台设置别具一格:内部设施包括地板、围栏、楼梯、桌椅等全用木头制成,

天花板悬吊一巨型木制车轮;舞台被观众席环绕,左、中、右各伸出一角,以便于演员演出时与观众“互动”。在这种带有美国西部酒吧风格的环境中进行互动性演出具有吸引力。负责西部酒城具体管理运作的相建明经理告诉记者,西部酒城可以容纳千余名观众,多的时候基本满座,少的时候也有300人左右,每天平均能有400至500名客人。酒城门票50元,女士免费,观众席根据所处地段的不同有酒水最低消费额,最高的500元。

  “经过近半年的运作,酒城的业务走上了正轨,营业目标基本上能实现,扭转了刚开始的亏损状态。”相建明否定了外界对西部酒城经营困难的猜测。

  西部酒城的娱乐方式源于长春,在北京、上海、武汉等30多个城市走红。相建明坦陈,西部酒城虽然在济南立住了脚,但尚不能与其它城市的火爆情况相比。

  相对于西部酒城,2003年9月开业的我市第一家民营剧院——顺风大剧院走的路可谓一波三折。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它数次开张数次停业,被有关人士感叹为“三起三落”。

  顺风大剧院位于济南二七新村南路,建立之初曾以

装修豪华著称。入夜,其巨大霓虹灯能照亮半条街。剧院内部设计为欧式风格,在巨型吊灯光线映衬下,更显华贵。剧院拥有专业灯光音响设备,能胜任各种演出活动。剧院二楼为KTV包间,曾计划实现既能让客人练歌,又能通过电视观看楼下演出的功能。

  如今的顺风大剧院依然保留着往日气派,但却透出难掩的疲态。确切说,现在的顺风大剧院全称应该是“顺风大剧院——颜氏东北二人转”。去年10月份,剧院原东家济南世纪顺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剧院重新开业仅20天后悄然而退,将剧院转包给了颜氏粥府,演出节目也从歌舞小品等改为东北二人转。二人转演出对舞台要求不高,所以,剧院不少设施闲置着。剧院二楼的KTV包间已被全部拆除,改建为演职员宿舍,剧院演出经理王林住在这里。王林祖籍山东,长期在东北从事二人转的演出组织工作。年初,颜氏粥府聘其来济负责整个剧院的节目设置与安排。

  顺风大剧院的演出每晚8:30开始,门票最高38元,最低10元,不设最低消费额。3月14日晚,大概有100多人前来观看演出。大厅的售票员告诉记者,平均下来每天也就这个数。王林承认,这样的上座率很难收回成本,剧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剧院的场租一年有100多万,再加上水电费、演职员工资,演出很难保本。”

  顺风大剧院与西部酒城的现状是济南演出市场的一个缩影。顺风大剧院的困难,以及滚石、九久红等夜总会相继因效益不好而取消了文艺演出都折射出这个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西部酒城得以在济南立足,又展示出这个市场充满了希望。看来,如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打造凝聚人气的文化区、引导消费培养观众群体,以尽占天时、地利、人和,是探讨问题的关键所在。

  天时:二十年环境已大变

  “早在20年前,西部酒城就差点来到济南。”市文化局市场产业处吴修江处长的话出人意料。1987年,还在市影剧公司工作的吴修江,曾参与对太原西部酒城的招商。“他们也叫西部酒城,我们去考察过,形式和现在的西部酒城类似,在太原很火。”起初洽谈很顺利,双方都达成合作意向,太原方面派人来济考察市场,之后却取消了合作计划,原因是认为济南投资环境不好。

  一年后的1988年,长沙街头出现了第一家室内歌厅,这家名为“航空”的歌厅生意火爆,奠定了长沙日后以歌厅文化名噪全国的基础。

  虽然与长沙这样文化市场发育较早的城市相比,我们起步晚了,但是20年后,当另一个西部酒城将目光落到济南时,这座城市的人文环境已有重大变化,市政设施日益先进,政策环境日益宽松。商人不做亏本生意,西部酒城最终能落户泉城,决定因素来自于投资者对济南的信心。

  近年来,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市场建设,为振兴济南的演出市场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资演出市场的政策门槛一降再降,精简了许多审批项目。对此,作为政策具体执行者的吴修江有着深刻体会:“政府角色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是管理者,更多带有了服务者的性质。”吴修江举例说,现在进行文化市场检查时,发现无证经营不再只是一罚了之,而是对于符合标准的,积极帮助审办证件,引导其合法经营。

  将于6月开幕的文博会,是济南发展演出市场的一大契机,抓住这一契机,完善投资环境,让投资者占尽“天时”,以吸引更多的演艺项目落户泉城,是我们应当时刻牢记的。

  地利:何日重现“大观园”

  翻开济南地图,可以看出西部酒城与顺风大剧院一东一西,相隔大半个市区。西部酒城所在的历下区是我市的文化大区。这里文化氛围浓,居民消费能力强,占此地利是西部酒城得以立足的原因之一。而顺风大剧院所处则相对偏僻,用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剧作家刘拥政的话说,是“孤军深入,‘粮草’匮乏。”

  “济南的演出市场曾经红火过,比如大观园,茶楼林立,说书的,唱曲的,余音绕梁……”“老济南”刘拥政是电视连续剧《大观园》的编剧,说起当年那里的热闹劲很是激动。在他看来,缺少像曾经的大观园那样的文化圈子,是济南演出市场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即使将民营与公办剧院全部算上,济南的演出场所依旧呈现的是零星分布的态势。这种分散,对一个城市来说显得文化气息不足,难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需要众人拾柴。开创市场,不能单打独斗。刘拥政建议寻找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规划出一个文化区,集中在这个文化区内开办各类演出场所。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形成规模,打出品牌。

  事实上,这种努力已悄悄进行,大观园商场的改造工程正马不停蹄。改造后,“晨光茶社”、“共和厅说书场”、“曲艺厅”、“武术摔跤场”等传统娱乐演出场所将在大观园重现,黄河岸边的“城隍庙”也会再次走入市民的生活,展示演出市场新面貌。

  人和:消费观念的再塑造

  分析济南的演出市场现状,许多人都会提到济南人的消费习惯。认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是阻碍市场发展的根源之一。

  作为一名企业家,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奎平日应酬很多,在朋友的邀请下,他曾去看过顺风大剧院的演出。“当时还是演歌舞小品,我这个人喜欢静,有点难以接受那样闹的环境。”刘奎一般乐于去茶馆、酒吧中的静吧这样比较安静的场所。

  “老婆孩子热炕头,都回家了,瞧,才10点多,街上已经没几个人了。”开夜班出租车的赵师傅对济南人的这一特点有着直接感受,“咱也盼着济南晚上演出多啊,可以多拉客多赚点。”

  在一些文化演出发达的城市,去剧院看演出成了人们一种必需的“消费品”,看演出,是为了放松,更是为了社交。而在济南,这样的消费观念显然还没有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观念欠缺造成了市场不振还是市场不振致使观念欠缺?这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一个难以扯清的问题。实际上,两者胶着在一起,互相影响。要打破这种现状,“向前看”无疑是最应采取的态度。省旅游中心的牛国栋先生认为,观众不愿进剧院看演出,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拿魂”的节目。因此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逐步唤醒大众对演艺的热爱,重新培养观众的消费热情,扭转消费习惯。

  体制:多产好米催生巧妇

  振兴演出市场,要有好的硬件——剧院,也要有好的软件——演员与节目。打个比方,节目是“米”,演员是“巧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之,缺了“巧妇”,有好米也糟蹋了。而生产“好米”、催生“巧妇”需要一个灵活的体制。

  西部酒城拥有1000多名签约艺人,演员在全国各加盟店之间调配。同时,也有专门的创作队伍,负责节目的改编与创作。演员与节目每半个月或一个月调整一次。相建明经理说酒城非常重视演出内容的本地化:“我们创作了一些小品,用济南话演济南的故事,效果很好。”

  顺风大剧院主打东北二人转,剧院有7对演员,节目也是半个月或一个月轮流一次。王林认为东北二人转虽然源自东北,但是它的草根性使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稍加改造就能赢得济南观众。

  虽然西部酒城和顺风大剧院都意识到本地化的重要性,但由于演员和节目基本上都是引进的,其本地化程度并不高,因而这似乎成了制约其兴盛的瓶颈之一。

  难道济南本地不能生产好“米”入炊吗?其实不然,济南有六大专业艺术院团,涵盖戏剧、歌舞、曲艺、杂技等多种艺术门类,创作了一批像《泉城人家》、《宝贝儿》、《泉城写意》这样广获好评的剧目。但是,这些专业院团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如,市儿童艺术剧院去年在全国各地共演出400多场,在济南却仅演了20场左右。

  面对这种窘境,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寻求解决之道。市文化局与市旅游局就联手动作,促进专业院团走进宾馆演出。但由于经费等原因,其效果显然没有达到最佳。市人大“民侨外工作室”主任阎继红认为,专业院团不能仅仅走进宾馆,更要走进大众化的演出场所。齐鲁文化会馆艺术总监吕季明也有相同看法,他认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将国有院团推向市场,政府牵线搭头,让专业院团与民营剧院联姻。

  演出市场发达的地方,都会有一批从事文化事业的专门人才,特别是有一批独立于文化事业单位体制外的人才。他们身处市场,了解市场,自由灵活,是能炒出香喷喷文化大餐的“巧妇”。比如北京的郭德纲、长沙的欧阳胖胖。但济南似乎缺乏这样有号召力的灵魂人物。

  演出市场的培育是一个牵扯到各个方面,发展过程中充满各种困难,只有灵活的体制,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我们之所以难以催生“巧妇”,就是因为体制在许多方面还不够灵活。长沙歌厅文化与

湖南卫视彼此促进的现象是引人瞩目的,两者之间人员、资源的互动,带动了整个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在济南,这种传统媒体与剧院之间的“新潮合作”还较为鲜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