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拨开天眼见红尘——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10:10 上海青年报

  □王嘉

  “缘生缘灭”,自律论美学家爱德华·汉斯利克看不透这道理,因此他也就无法细数李斯特作为开拓革新者涌现于时代潮流前端的面貌纹路,他也无法理解李斯特创作中为什么蕴藏的那些种种彼此矛盾的倾向,他无法沿随冥冥中促成、支撑、造化、缔结李斯特灿烂果实的种种轮回因缘扭结在一起的复杂曲线走向,所以他宁愿相信《b小调奏鸣曲》不过是恶
魔梅菲斯特附体天才的卑劣产物,“将支离破碎的要素狡诈而大胆地拼凑在一起……如此混乱而又狂暴残忍的斗争”。

  被汉斯利克引入歧途的审美道路在今天已经得到了最坚决的扭转,《b小调奏鸣曲》被人无数次地弹奏、鼓掌、激动欢呼———这部单一主题变形手法运用得登峰造极的大型作品在钢琴文献中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已经无须赘言,它成功地脱离了传统奏鸣曲式,同时又并未牺牲奏鸣曲式固有思维的巨大凝聚力量:“浮士德”的原始主题最初惊魂浮现的混沌一刻,整部作品的全息宇宙图像就几乎昭然若揭,在痛苦而欣喜的思索与严峻拷问中,所有变形主题都从冰冷胚胎中自然脱落伸展,飘然幻化成各种迥然不同的面貌征兆。李斯特创作这部作品时正临其《浮士德交响曲》脱稿前夜,作曲家本人创作立意开始以丰富表情的收敛取代他以往“风流得意”的潇洒炫技,对乐队配器的熟谙也使他得以更加自如地让钢琴释放出全部色彩、动态和细微变化,用昂扬而内省、激烈而压抑的时时矛盾来刻画“琴随境转”的效果,经历一幕幕有情世间执著众生的贪、嗔、痴、烦恼———如此将一粒阴暗晦涩的种子在不到半个小时内就催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令人生畏的技巧才行。

  《b小调奏鸣曲》经典版本不可计数,肖邦钢琴比赛金奖获得者李云迪录制的《YundiLi:Liszt》专辑中“b小调”虽不如C·阿劳版本那般倜傥自如,行板乐章对歌唱性和结构的把握结合也不如富于哲思的A·布伦德尔,却充满新锐才俊的活力与清新。当然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去年陈宏宽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该作品时对尾声的诗意处理———所有线索和道路陷入无数次激情混乱的绝境之后,在这里又再度平静地联结起来并终于到达死亡的终点,在这里只有缓慢的低吟,甚至已经低不可闻,但却如此庄严肃穆、感人至深,只有黑暗平原上的万千无名墓冢才能如此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