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也说《断背山》的启示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8:18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最近以来华语世界都在讨论《断背山》的成功意义。李安当然是不得了,在《卧虎藏龙》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又凭这部电影得到了最佳导演,确实是一时无俩,没有人能够比肩。我们的超级大导演像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还没有过这样的奇迹,就显得好像不如人的样子。想想李安的经历也确实不能比:从华语“小片”出发,当年的《推手》和《饮食男女》都是老老实实的华语电影,后来却在好莱坞扬名立腕,进入了主流,像《理智与情感》也不是谁都有机会拍的。从华语“小片”到无论华语还是主流好莱坞的“大片”,李安的
经验的确可以说是华人的骄傲。所以大家高高兴兴地评论都没有什么毛病。

  有趣的是《断背山》的题材,同性恋不是中国文化中的主要问题,而是美国主流社会的问题。牛仔当然是美国文化传统的象征,“同志”之爱却是一种边缘的文化。但经过了上世纪美国六十年代以来的社会风潮,也变成了多元的一元,已经被社会渐渐接纳。虽然保守的人还是不喜欢这种感情,但毕竟大家都能理解。李安那句“人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的话,却也说出了实实在在的感慨。李安本人的奋斗其实也是由美国的边缘终于登上主流舞台的历程。其实《断背山》里两个牛仔不被理解的感情,作为社会边缘的意识和李安本人的境遇确实息息相通。一腔真情和真才华,由于自己的特殊性而难以被理解,这样的情况李安和两个牛仔都遇到了。他们今天其实是一起接受众人的祝贺的。

  其实,和我们的张艺谋和陈凯歌等人比起来,李安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可以学习的故事。无论如何,《断背山》都是纯粹的好莱坞电影。尽管大家可以说李安在其中融进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但这毕竟还是一个打进美国社会的“成功”,并通过那个社会的合法性的阐释变成了新的全球的文化资源。可以说,李安是通过美国的“边缘”文化进入美国的主流文化,然后才变成全球的多元的一部分。这里的分量就非常重,我们的媒体和公众也不会说三道四。因为尽管李安“边缘”,却是受到全球化的最主流的文化的肯定的“边缘”。张艺谋和陈凯歌却是从当下的中国文化的主流通向全球化的,难度就大得多。他们的电影无论如何是中国文化主流里面打出来的,不可能像李安一样成为美国文化“内部”的边缘,却直接成了全球文化的“边缘”。在中国的“主流”位置其实比不上在美国的“边缘”更容易被西方文化接受。

  张艺谋、陈凯歌不是美国文化中的少数,而是另外一个系统,是在一个异质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并以这个文化为基础的。但中国文化的主流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就相当边缘,当然打入主流的机会就小得多。这里的一切毕竟是美国“外部”的事情,不可能像《断背山》那样从美国文化“内部”出来。陈凯歌和张艺谋与美国文化的关系就像两条不相交的、平行而走的河流,并不直接有关;而李安和美国文化的关系,却像是汇入主流的支流。这里面的问题其实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我觉得,张艺谋和陈凯歌是直接从中国文化里回应全球化的问题的。不管他们做得好或者不好,却是和我们有关的努力;而李安的成功却是一个美国的多元文化的问题,虽然也和我们有关,但却是另外的他人的文化里面的问题了。所以张和陈毕竟是我们内部的事情,所以我们大家都可以七嘴八舌地评论,但李安却是打入美国主流的成功,我们七嘴八舌的机会也不多了。说得庸俗一点,张、陈还是我们家里的孩子,可李安就是嫁出去的人了。

  《断背山》并不是华语电影,仅仅李安本人是华人,这当然仍然是我们的骄傲。但这毕竟和华语电影是两回事。不知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忘记这一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