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王羲之《丧乱帖》的历史意义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12:52 新民周刊

  撰稿/刘一闻

  这次"中日书法珍品展"的展览规模可谓旷世空前,中日双方对此展览的重视程度也是空前的。举一个例子,我们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携带中方提供的展品赴日,是分坐两架飞机的,怕的就是那个"万一"。在102件中日书法展品中,中国书法珍品占了绝大部分。其中,四件"二王"书迹---王羲之《丧乱帖》、《孔侍中帖》、
《妹至帖》及王献之《地黄汤帖》尤受瞩目,而稀世珍品《丧乱帖》,更以其勾摹精湛和内容丰富,引来人们的普遍关注。

  《丧乱帖》为包括《二谢帖》、《得示帖》在内的摹写于一纸的三件王羲之手札,今藏于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凡尚藏馆。《丧乱帖》早在我国唐代已流入日本,久为皇室所藏。据帖上所钤三方"延历敕定"朱文印可知,此帖在桓武天皇(公元737-806)时代已被延历内府收藏。延历正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至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间。

  因此,《丧乱帖》早年流入日本的直接原因,极有可能与当时日本国派出"遣唐使"的历史事件相关。"遣唐使"之史实盛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止于乾宁元年(公元894),其间派遣大使、副大使、执节使、判官以及画师、医师、僧人、留学生等各类有身份有技能者,总计20批5000余人,其时人员往返来回不断竟长达264年,几乎贯穿了整整有唐一代!

  除此之外,有关此帖的流传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彼时唐代僧人鉴真(公元688-763)应邀东渡的另一段史实。鉴真渡海始于唐开元中期,至天宝十二载(753)经过五次艰难曲折第六次方得成功。从时间上看,虽不致相悖,但因此断言此帖便由鉴真携去日本,毕竟缺乏确切可信的依据。

  自从《丧乱帖》流至日本之后,千年以来,此帖从未见诸任何著录之记,其最初为世人所知,是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当时,身为晚清书法名家的杨守敬出任驻日使节随员,在彼地搜罗自国内散出的文物图书时,偶然发现这一惊世之作。后经重新描摹勾勒,于1893年编入《邻苏园帖》一书之后,方使国人大开眼界。人们无不感慨这一几同真迹的王氏摹本的非同寻常,无不期望能够亲睹实物的那一天!

  《丧乱帖》的确堪称难得一见,其运笔结体的精准程度,墨色间的枯湿浓淡,和由此生成的奕奕神采,令观者无不信为真迹。难怪此帖乍一面世,便有自以为识者的大喜过望和毋容置疑的指认。客观地讲,现今存世可相互媲美者,唯辽宁省博物馆藏品《王氏一门书翰》等极少几件而已。由此也可获知,即使当时内府专司其职之工,其描摹水准的高低优劣之谓,亦大有讲究之处。

  阔别我国一千多年的王羲之传世名作《丧乱帖》,在历经漫漫岁月之后,终于能够让世人一睹其真实容貌,这对于热爱祖国

传统文化,酷好书法艺术的炎黄后代来说,是一件何等幸运的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