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撞车》获奖影坛又吹小制作风?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09:25 解放日报

  “跟风”,似乎成了这几年中国电影创作的特征之一。《卧虎藏龙》获奖了,于是武侠题材大热,《英雄》《十面埋伏》相继出炉;《指环王》获奖了,于是催生了“魔幻热”,《无极》马上应运而生。

  本届奥斯卡上,《世界大战》、《金刚》等豪华大片在重要奖项上“颗粒无收”,而现实题材的小制作电影《撞车》却获得了最佳影片。人们不禁关注:中国电影市场、中国
创作群体,是否又要跟大洋彼岸的这股风?

  国外由来已久 国内未成气候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石川指出,今年的独立制片在艺术质量与题材开拓上有突破,契合了这届奥斯卡评委的艺术取向,因此在本届奥斯卡中凸显出来;但独立制片其实早已是美国电影的重要传统。“美国有着强大的独立制片业,以纽约等地为中心,成千上万的独立制片人构成了美国电影这一庞大金字塔的塔基,为好莱坞商业电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题材、灵感与崭新的艺术风格,还诞生了伍迪·艾伦、大卫·林奇这样的大师级人物。”

  但中国的制片模式较为单一:一方面除了国营电影制片厂和有强大融资能力的民营公司,普通导演筹措资金依然困难重重;而另一方面,小制作电影除了进入商业院线和电影频道之外,市场出路狭窄。在欧美电影市场上,小制作影片可从各种艺术基金会筹资,在各种艺术展映、艺术院线长期放映。“中国的电影题材往往根据投资风向而定,国际上流行什么风格,中国的电影投资就往哪个方向去。我们也有自己的小制作影片,但没有逃脱票房毒药的怪圈,无法形成左右电影文化的大气候。”

  小制作影片不等于艺术片

  其实,“小制作”仅仅是从成本上区分的概念,可以是商业片,也可以是艺术片。在欧美电影市场上,家庭片、爱情轻喜剧、恐怖片都是不需要太高成本却在票房中屡创佳绩的小制作商业片。因为小制作影片缺乏明星、特效,所以在开掘题材、讲述故事上更要下功夫。

  北京电影学院周传基教授指出:“只要懂得使用电影语言,然后把自己的艺术思想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片。商业片要取悦所有的观众,众口难调,功力不够,就吸引不了观众。”中国电影市场不缺有艺术探索的艺术片,但商业电影除了“面目相似”的古装大片外,其他类型鲜有佳作。

  开发二级市场 立足本土题材

  石川教授认为,广大的二级市场———中心城市、农村市场长期处于待开发的空白。对小制作影片来说,是一块被忽略的大市场。但由于国产小制作电影逐渐脱离人文关怀的传统,对老百姓的民生渐行渐远,导演沉溺于自我玩味的感觉中,和底层大众结合得越来越少。“艺术片要不要?当然要,但中国电影最紧缺的是带有本土关怀的作品。老电影《乌鸦与麻雀》中对小人物的刻画是多么传神到位。现在的影片中,很难看到笑中带泪、对人性进行解剖的力作。”石川如是说。

  因此,小制作电影之风跟不跟、怎么跟?归根到底是电影如何立足本土市场的问题。奥斯卡之后,中国电影人不要再在“西风”中失落了自己。

  韩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