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济南的“骆驼祥子”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3:19 舜网-济南日报

  李耀曦

  众所周知,老舍的成名和得意之作,是他写北京洋车夫生活的《骆驼祥子》。

  其实《骆驼祥子》里,是有济南洋车夫的影子的。《骆驼祥子》虽写于青岛,而其构思则大约始于济南。因为此前老舍在济南发表的几篇散文和短篇小说,如《到了济南》、
《路与车》、《黑白李》、《眼镜》、《柳家大院》等,都写到了济南的洋车夫。

  那么,济南最早的“骆驼祥子”,或者说济南的第一代洋车夫,究竟兴起于何时呢?

  大约就是上个世纪初。据说1916年,山东督军兼省长张怀芝,就不坐八抬大轿,改为骑马和坐“洋车”了。及至20年代,田中玉坐镇山东时,就不仅省长大人坐,连他底下的厅长、科长们也都有了自己的专用“洋车”。到了30年代初洋车已频频出没于济南街头巷尾,拉洋车的祥子们满大街跑,就不再是什么西洋景了。

  济南最早的祥子们都来自何方?多是济南四周,穷乡僻壤。家里没法活了,进城来混口饭吃,一无所有,惟一身筋骨力气可卖。年轻,多不识字,农夫本色,老实巴交,只知埋头拉车快跑。号称“火炉”的济南府,夏天烈日炎炎,无遮无挡;冬天滴水成冰,哈气成霜;老街小巷又多是土路、碎石路或青石板路,坎坷不平,很不好走。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你都得出车,今天不出车,今天晚上就有可能没“胡饼”或“窝窝头”可啃。

  苦命人哪,好心人望之摇头叹息。多么沉默、忧郁的一群呀!善良的文人也这般心怀怜悯地想象。其实,并不尽然。祥子也有祥子们的欢乐和“穷开心”。他们大都年轻,不惜气力,当两三个洋车碰到一块或大家一起拉座时,也会像开运动会似的,撒开欢儿地跑,看看谁跑得最快最稳,获得个“草上飞”、“金钱豹”或“飞毛腿”的诨号,颇受同行尊重,美名四城扬。

  倘若年轻干练,长相好,运气又好,能拉上“包月”,那就更造化了。济南拉包月车的祥子,腿缠花绷带,脚蹬红缨子麻鞋,身穿蓝色或黑色裤褂,车也讲究,人也精神,真个是:“黄布篷,白铜灯,走起来,一溜风,车铃一按响叮咚,叮咚叮咚真威风”!

  当然,再威风,毕竟也是连小工仆役老妈子都不如的“人下人”,要想在城里扎下根,娶妻生子,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是“虎妞”,也不是人人都能碰上。

  20世纪30年代后,济南的人力洋车逐渐由“三轮”取代“两轮”,50年代后“两轮”基本绝迹,直到80年代

出租车问世之前,就几乎是“三轮”的一统天下了。

  “蹬三轮”的济南第二代祥子们,比过去有了很大不同,轻松多了,也神气多了。

  首先是,“地位”提高了,不再脚板贴地面死跑,而是堂而皇之地坐在车鞍上,直起了身子,挺起了腰板,不但与乘客“平起平坐”,还略高一头呢。那精神也就自然高涨起来。一路蹬车,一路居高临下,随意四处张望,流着汗,满面红光,笑嘻嘻地,蛮像个人物了。

  这些祥子们不再是“沉默的一群”,不但喜欢与后座的乘客搭腔说话,高了兴,还会哼点小曲或来段戏文:“一马离了西凉界,青是山绿是水呀花花世界……”,“文革”中则换成京剧样板戏:“穿林海,跨雪原,气冲哇霄汉……”。那风风火火、衣襟披风的情形,好像他就是征西归来的薛平贵或打虎上山的杨子荣了。

  切莫小看了这第二代祥子们,确有一些非同等闲之辈。假如你是个外地乘客,在那个年代坐过济南的“三轮”,碰上一个衣貌不扬的三轮车夫,竟是位过去的大学教授或旧校官什么的,也毫不奇怪。原来,1949年后,第一代祥子们翻身解放,大多回乡当光荣的贫下中农去了,就是留下的也多半进工厂成了响当当的工人阶级。而当时各种所谓有历史或政治问题被历次运动所清洗开除公职打入“另册”的一些人,其中不少年龄体力尚可者,即成了“新鲜血液”,陆续补充进这支不革命的杂牌队伍中来,“文革”中所谓“牛鬼蛇神的安乐窝”是也。

  这些人可不是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民,他们有文墨有见识,闯荡过四方,恐怕比你我还见多识广。说起天下事,古往今来,上三教下九流,老三国近民国,可以给你说个热闹。谈起济南的风土人情与湖山名胜,更是根根源源,头头是道,如数家珍,胜过现在的导游小姐许多。

  历史很会开玩笑,那时济南的祥子有学问!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济南城里出现了时髦的“出租”车。

  随着“蹬三轮”的第二代祥子们廉颇老矣渐去渐远,“的哥”“的姐”们登上现代城市客运的大舞台。90年代前的哥的姐们开的还是黄色小面包,既载客也拉货,

甲壳虫般满街跑。眼下已是清一色白色捷达了。全城八九千辆有牌照的的士,不算“
黑车
”超生游击队,的哥的姐们也有一万多近两万人了。

  你若说他们也是车夫,这些年轻时尚的哥们姐们可能要和你急。但作为洋车和洋车夫随时代变迁的一种历史延续和现代化,也不妨称其为咱们济南的第三代祥子。

  济南的第三代祥子是“自己给自己当老板”,那精气神儿也就与第一第二代大不相同。

  虽说也有一半以上是济南四周县市乡镇进城的农民,也许文化水比不上当年“蹬三轮”老前辈中的佼佼者,但再也不是早年那些目不识丁的农夫,已无需见谁都低头哈腰;虽说挣得也是辛苦钱,但与那些效益较差或一般还得按部就班上下班的公司员工工厂职工一比,可就潇洒多了。再说了,大款阔佬政府公仆出台小姐黑道朋友,咱哥们啥样人什么鸟儿没见过?这学问可就大了去了。

  要说这第三代祥子们,人生悲欢曲折故事蛮多,三两句话还真说不好,也不太好说。

  总之,一句话,这是一个中国近现代城市中演绎了三代故事的特殊群体。

  天天看着济南这座千年古城不断变化的街景,也装点着目睹着见证了它的风光和流变,并不断拨动着它的经济脉络和交通神经。哪位写家高了兴,想编出个把跌宕起伏、雅俗共赏、荡气回肠的电视连续剧来并不难。

  还是留待未来像老舍那样的大写家,写写咱们济南的当代祥子们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