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晨报“热血兵团”共忆青春岁月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8:12 南京晨报

  昨日晨报刊出的一则《寻找新疆兵团的老兵们》的消息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午3点没到,编辑部的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等到3点钟开始接听热线时,听筒另一端的声音都是难掩“终于打进电话”的兴奋,其中也不乏抱怨的声音“你们的电话实在太难打了”,更有一位女士因为长达30分钟无法打进电话,无奈之下将电话直接打入了总编办公室……今天,部分新疆兵团的建设者们将参加南京台举行的《热血兵团》的新闻发布会,与剧组人员共同回忆那段沧桑的岁月。

  打进电话的读者中,大多都是新疆建设兵团的老兵,在新疆工作生活过多年,说起当年的种种经历,都是如数家珍般地激动。薛秀英夫妇是1966年支边而去的新疆,她去新疆插队,丈夫部队转业,在新疆生活了23个年头。回忆当初的选择,话语中透着朴实:“我们是毫不犹豫去的新疆,当时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她也感慨,那时候实在是太苦了,最初4个月在建设兵团的农场开荒种地,1年后孩子面临出生,当时4天4夜生不下来,最后走了14公里才找到了医生。“小孩对新疆很有感情,现在家里经常听的还是新疆歌曲。现在还有很多战友在新疆生活,我们一直想回那边去看一看。”

  李冰女士1964年支边去了新疆。她1990年回来,现在是南京作家协会的会员。对于那段时光,她有自己独特的纪念方式。她饶有兴趣地向记者介绍曾经写过《寻访老团长》、《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多篇散文,而令她感到遗憾的是待她寻访时,文中记述的那位新疆兵团农二师二十六兵团的老团长已经去世了。对于他们这些老兵能与导演和演员们见面的活动她表示了强烈支持,并回忆起多年前她在南钢工作时姜文带着《阳光灿烂的日子》来开座谈会的情景,“艺术家能走进生活是很不错的。”

  杨振云女士打进电话时还有些语无伦次,一问之下才知她参与这个活动是为了完成父亲的一个心愿。父亲曾经参与过抗日战争,母亲随军去了新疆,她本人在新疆出生长大。1992年父亲去世葬在了新疆,母亲为了陪伴父亲至今留在新疆,她只身一人回到南京。对于在新疆生活的日子,她坦言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记忆深刻的是父亲临终时候的一个心愿———回到家乡。所以当她看见能在南京与《热血兵团》剧组成员交流时,她激动得哭了,因为父亲的心愿她可以帮助他实现了。

  昨天的晨报热线实在热到烫手,一位60多岁的申老伯,因为实在打不通,干脆就从南湖直接奔到了晨报。申老伯从20岁开始,在新疆兵团整整待了20年,40岁才回来。他这样表述自己的心情:“那段日子很苦,却一直绕在我心里面,我想这次的剧组肯定是去过新疆的,我就想跟从那边回来的人聊聊。”申老伯用手比画着,“新疆吃水都很困难,四五月份,天山上的雪顺着沟渠下来,里面都是牛粪、杂草,没办法,过滤过滤就吃了。天气也很恶劣,早上起来穿皮袄,吃过饭就要打赤膊了。生活也很单调,我们那流传一句笑话,两个狗打架都会有一堆人围观。”20年里,申老伯一直都没有娶妻,“我心脏不太好,而且兵团里最缺少的就是女人。”40岁,申老伯回到南京后,马上就娶了个教师老婆,他得意地说:“媒人都把门槛踏烂了,我那时在商业部门跑供销,做得很好。只要在新疆待过的人,经过那样艰苦严格的训练,回来进什么行业都是好样的!”

  作者:王慧 仲敏 王凡/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