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西安鼓乐的春天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5:43 三秦都市报

  在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下,西安鼓乐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近在国家刚刚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西安鼓乐榜上有名,“申遗”成功。而一场高规格的“中国西安鼓乐学术研讨会”也即将在西安召开。就西安鼓乐的历史、现状和保护等问题,3月23日,记者采访了具体负责此事的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洪济龙先生和该所音乐研究室主任、省戏曲音乐学会会长许德宝。

  前景:让西安鼓乐走向世界

  洪济龙所长告诉记者,这次中国西安鼓乐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承办,并成立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陕西省艺术研究所,主要负责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

  本次会议研讨的主题定为“西安鼓乐——国际经济文化交融中的民族民间原生态文化的传承问题”。旨在促进西安鼓乐的深层次研究,探讨西安鼓乐传承保护工作的方法,从而科学的利用好西安鼓乐文化遗产。

  谈到西安鼓乐的现状和前景时,洪所长分析认为: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缺乏对传统音乐观念的分析、普及和应用、推广,西安鼓乐的社会基础正日渐萎缩;需方市场的萎缩导致了供方积极性的减退,乐社和从业者越来越少,老艺人的技艺乏人继承;如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更是一个广泛、深刻、持久的课题。对西安古乐的抢救性保护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人才断层、健全机构和统一认识的问题,大家应以此次‘申遗’成功和学术会议的召开为契机,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共振西安鼓乐!”洪所长说,“省艺术研究所下一步准备成立中国西安鼓乐研究中心和中国西安鼓乐陈列室,力争使西安鼓乐走出陕西,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进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省艺术研究所音乐研究室主任许德宝介绍:西安鼓乐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城区的碑林、莲湖、新城区以及郊区的长安区和蓝田、周至县等地。每年一度的迎神赛会(斗乐)活动,则集中在长安区的南五台和城内的西五台。后者解放后已逐渐湮灭。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西安鼓乐的主要乐社有:城隍庙乐社、大吉昌乐社、东仓乐社、周至南集贤鼓乐社、何家营乐社等;部分著名艺人有安来绪、赵庚辰、王顺堂、何生哲、赵继泉等。

  历史渊源:

  一曲悠远的长歌

  许德宝说:西安鼓乐长期存活于民间。正因为如此,至今在正史(除了现当代的方志)中,尚未发现关于它的任何记录。

  但是,西安鼓乐的宫调体系、谱式、曲目来源、曲式曲体结构、乐器形制、表演形式和技巧等等,却都无不反映出与唐、宋、元、明、清以来的音乐(包括曲艺与戏曲音乐)、宗教、历史等等的密切关系。可以说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西安鼓乐不仅保存着大量唐曲名录中的曲谱,有着暗合唐代大曲结构的大型套曲,而且,它一直在使用着宋代流行的工尺谱———与姜夔基本全同的俗字谱。

  西安鼓乐最后的盛行应在清朝的康乾盛世(现存最早可信的谱集为康熙28年,即1689年的民间乐社钞本),后渐低落。1946年,著名鼓乐艺师、城隍庙道士安来绪设立“音乐研究会”,不分门派,广收徒弟。至1949年前,至少仍有20余家乐社在活动。“文革”中虽曾中断数年,但后又恢复。

  根据西安鼓乐各乐社的分布和师承关系、曲目及演奏风格,有人将其分为城乡两路和僧、道、俗三派。它的乐社内部自相授受的传承关系,至今亦然。1951年,安来绪被中国音协吸收为会员,并于1959年当选为第三届文代会代表。1952年起,西北音协即组织专家学者对西安鼓乐进行调查、记录和整理;1953年,中央民族音乐研究部门派专家进行调查研究,后正式命名为“西安鼓乐”。1961年,安来绪接受了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和多位著名音乐家的访问;随后又受中国音协之邀,率城隍庙乐社赴京向音乐界及社会进行表演性学术性演出。1980年,陕西省文化厅批准成立“唐代燕乐研究室”,首要任务就是抢救、整理和研究西安鼓乐,并陆续编印了历年来抢救、挖掘、整理、研究的成果,如《西安鼓乐曲集》(八卷九册),《陕西鼓乐译谱汇编》(五卷)及学术论文等等。1986年,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牵头,以何家营为基地,建立了“鼓乐陈列馆”(时为国内第一家民间专题博物馆)。1987年,由陕西省文化厅组织西安鼓乐进京,举办了“第五届华夏之声·西安鼓乐音乐会”。在此期间,一些艺术家和院团,开始根据西安鼓乐素材编创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音乐作品。此后,西安鼓乐多次组团在国内外进行巡演,每每引起轰动,盛况空前。并正式被载入《中国民间器乐集成》。2004年,西安鼓乐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名单”。2005年,陕西省启动了西安鼓乐“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工作。2006年年初,“申遗”获得成功。

  基本内容:

  解译古代民间曲谱乐律的钥匙

  西安鼓乐是一个曲调丰富,形式严谨,风格鲜明,价值极高的古老民间音乐乐种。

  1、西安鼓乐的曲调极为丰富。首先在于它的曲目众多。目前存活的曲目共分20余类,1100余首。这20余类,包括《鼓段曲》、《打扎子》、《引令》、《套词》、《南词》、《北词》、《大乐》、《赚》、《曲破》、《杂曲》、《念词》、《歌章》以及两大演奏形式专用的《坐乐》、《行乐》类等。此外,尚有锣鼓牌子曲50余首。这些曲目来源可能都很古老。其中包括了史载唐代大曲名下的曲谱(如《甘州》等);唐宋燕乐曲、教坊大曲及杂曲曲目下的曲谱(如《贺圣朝》、《望江南》、《双八拍大乐朝天子》等);宋元明戏曲、曲艺曲目下的曲谱(如“南词”的《六调得胜令》、《料峭》、《三台令》等;“北词”的《正宫端正好》、《中吕粉蝶儿》等;以及诸如“赚”、“曲破”等)。此外,《耍曲》以及以上各类曲调中的很多曲谱,可能是不同时代的民间曲调或宗教活动中的曲调(如“耍曲”中的《华阴庙求妻》、《老管家打锅》等),最重要的是这些曲谱在现在的西安鼓乐中,仍然是可以演奏(唱)的鲜活资料。这对历来被认为是“无声的中国音乐史”来说,其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其次,西安鼓乐的宫调系统和谱式体系,具有极其明显的历史特征和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这首先表现在它的宫调系统方面。西安鼓乐的四调与福建南音和北京(智化寺)音乐相同,与南宋姜夔基本相符;它的谱式体系则属于与姜夔吻合的宋代俗字谱。

  再次,西安鼓乐的师承及流派风格,很大程度取决于“哼哈(韵即润曲)”的不同。西安鼓乐大师安来绪收徒甚广(遍及城乡两路及僧、道、俗三派),但所授大部皆同。而各家各派风格之形成,盖在各乐社资深艺师通过吟唱向艺众传授曲目的不同。这种吟唱,乐界通称“韵(即润)曲”,鼓乐界特称为“哼哈”。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对音阶构成中半音关系的确立,强调曲目的调式调性;二是通过对曲调旋律骨干音之间连接时的润饰(加花、变奏),使得曲调流畅、鲜活、生动和独具风味。三是与不同地方语音腔调及艺师受到此乐种熏陶的程度和理解力都有着极大的关系。四是与不同流派乐器配置规律特点的不同变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这就使得只有四调(宫)的曲目,在调式调性、旋律进行方面,因为风格各异而有了极大的丰富。

  西安鼓乐还有一种在庙会中表演的男声合唱的声乐部分,即“念词”。现挖掘出来的念词,基本上均以宣传宗教教义为主要内容。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长安寺院中的“梵呗”。这种形式,在其他古老民间乐种中似较少见。

  2、形式严谨。整个西安鼓乐的乐曲结构特征,首先是鼓曲和乐曲的严密结合。其中鼓(曲)有着结构框架和引领进行的作用。这也许与中国某些传统音乐(如戏曲)的结构手法和特征有着源流或借鉴的关系。

  其次,西安鼓乐的曲目,类别分别,司用各异。如席坐演奏的“坐乐”均为套曲,分为“花鼓段坐乐”与“八拍鼓段坐乐”。而行进或站立演奏的“行乐”(有仪仗乐与仪式乐两种)则统用支曲性质的牌子曲。这些长期沿用的定制,至今仍被恪守不移。

  套曲都有几个大的段落。在各段落中,鼓曲与乐曲的布局、宫调的变与不变,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是丝毫不能改动的。

  3、风格鲜明。首先,就乐种而言,西安鼓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完整、庞大。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这些,足以证明它是一个风格独特的乐种。

  就其本身而言,从不同演奏队(乐社)的人员构成上看,因文化背景、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城乡两路;而就其师承关系、乐器配置、韵曲手法、乐曲处理、演奏技巧等而言,则可分为僧、道、俗三派。

  再次,在对提高文化品位的追求上,西安鼓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以“娱神”之名而行“娱人”之实———迎神赛会成了不折不扣的借庙会之名的当众“斗(赛)乐”活动。而“斗乐”的目的则在于展示曲目的技艺,切磋琢磨,不断提高水平。这种“赛会”,绵延至今不断,近年来更有复兴和突破之势。

  4、价值极高。西安鼓乐极具价值,主要体现在由它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构成的历史文化价值上。

  一种艺术形式,在政权更迭、民族交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环境中,能跨越千百年的时空而绵延至今,并大有重新振兴之势,这首先必赖于其本身在推动文明发展中所具有的文化能力。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环境中起着推动文明建设的作用。这就是它整体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西安鼓乐的宫调系统、谱式体系、曲目内容及来源、曲体曲式构成、韵曲手法、表演方式等等,虽然目前远未明了,但其中无疑蕴藏着大量的、极为重要的历史、学术、艺术和文化价值。前匈牙利音协主席沙波尔奇·班采,1954年听了鼓乐演奏之后说:“这就是中国古代的交响音乐”;美国华裔学者梁铭越教授说:“唐代音乐未亡,还保存在今日的西安(鼓乐)”;日本著名学者岸边成雄1983年写信给中国有关刊物称:“从西安鼓乐中可以看到日本雅乐的用语”。近年来,更有多国专家、学者不远万里来西安造访,也都对西安鼓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关注。在国内,有的学者断言,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中很多谜团的破解,西安鼓乐将是一把重要的钥匙;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音乐(及歌舞)的复兴,西安鼓乐将是一块重要的基石。

  乐器配置:

  “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据介绍:西安鼓乐乐器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

  敲击乐器包括古代八音之中的革、木、金三种材质。分别有鼓、锣、铙钹、梆子等。

  鼓乃西安鼓乐之突出特征性乐器,按其形制及使用配置,有坐乐用的坐鼓、战鼓、乐(又名四)鼓、独鼓;行乐用的单面鼓(又名铜鼓)、高把鼓等,共七种。其中坐鼓形制甚古,有专用鼓架,置于桌上演奏,作用亦最突出。由坐鼓与铙钹配合的鼓段曲,是西安鼓乐最具特色的一类乐曲。

  锣,均为铜制。用于行乐的有开山锣、贡(乳)锣、引(小手)锣、吊锣;用于坐乐的有大锣、马锣、勾锣、三星锣(铛铛,俗派专用)、海口子(僧道两派用代独鼓的小锣)。

  铙钹及铰:亦为铜制。有大铙、苏铙(僧道不用)、大铰(亦名镲)、小钹、川铰、苏铰等。各派乐社在锣器的选择上,或与当初的宗教法事活动有关而各有不同。另有碰铃(又名甩子),各派均在坐乐清吹中使用。

  木属乐器有梆子,分大梆子与手梆子两种。大梆子形制甚大,状如元宝,中空,亦称“木鼓”、“枕梆子”,放于桌上演奏,用于坐乐的“套词”中;手梆子较小,用于坐乐的小曲及行乐中。另有木鱼,用于清吹小曲中。

  旋律乐器分别为古代八音之中的金、匏、木、竹等材质所制。

  计有:笛,为定音乐器。鼓乐中定音乐器的定义,一是指其专调专曲专社专用,二是指乐队的音高以该乐器为准。笛分有平调笛、梅管笛(又名昆笛)、官调笛三种。笙:根据笛子定音,故亦分平、梅、官三调。每种又分笙与嗡笙(低八度)两种。形制为17管10簧。此外,尚有遗存不用的高音笙,亦称摆笙(高八度)。管:竹属乐器。分高管与嗡管两种,风格独特。该乐器于唐代李龟年、薛阳陶吹奏使用的篥相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著名诗作《小童薛阳陶吹篥歌》所描述的篥即与西安鼓乐中所用的管基本相似,管是西安鼓乐中“坐乐”、“行乐”诸形式内的主奏乐器之一。管在鼓乐中与笙、笛等旋律吹奏乐器共同穿插使用,音声别致,高亢而委婉,辽远而凄厉。双云锣:金属铜制。由10个分4层排列的两架为一组的云锣组成,每锣各有不同音高。该乐器只作尺调演奏。方匣子:金属铜制。疑为古“方响”之变品。由一组与双云锣上三层音高、排列全同的云锣组成,是双云锣用于行乐中的简化乐器。

  在乐器配置方面。西安鼓乐各个乐社艺人多少并不一致,因而乐器的配置也不太相同,但重要的一点是敲击乐器需慎,旋律乐器宜松———即打击乐器件数需慎重控制,旋律乐器件数则可宽松。而乐队和布局,不论行乐坐乐,位置均有明确规定。

  相关用品主要为多年沿袭的迎神赛会仪仗、仪式的用具用品。有令旗、彩旗、高照斗子、万民伞、点火笼子、社旗等。演奏行乐时须按一定阵容次序排列行进,演奏坐乐时,则按一定布局环列于演奏席的后面及两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