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街小巷一片“杀杀杀”。很多公司下班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斯文的家伙耸人听闻地吆喝:“晚上接着去杀人。”
这些人在家里杀、在酒吧杀。据说,还有很多“杀人俱乐部”,每逢周末人满为患。外国的游戏传入中国,大概有悠久的历史,有一些影响也颇为深远,但似乎从来没有一个游戏像“杀人”这样风靡中国。
一个游戏能够风靡,总有它社会和文化上的原因,这是文化研究的一个前提。而一个游戏的跨国度风行,总是能在两个国家的文化氛围内找到阴差阳错的切合点,这也是文化传播学的一个前提。“杀人”游戏在欧美的流行,应该与西方人对惊悚和悬疑的爱好有关。西方的古代传说,总是与恐怖事件有关,比如吸血鬼、僵尸等形象。至于悬疑,更是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希区柯克成为经典的原因。假如将惊悚与悬疑结合起来,更是理所当然的流行元素。“天黑了请闭眼……”,带着浓浓的恐怖感和悬念,每玩一次,相当于上演了一部恐怖悬念片,而且上演多少次也不会烦。
假如说“杀人”游戏的惊悚和悬疑迷住了西方人,因此也迷住了中国人,固然不无道理。但细细一想,似乎又不尽然。人家说什么东西到了中国都会变味儿,换一种说法就是和本土的特点相融,入乡随俗。就像中国人也喝洋酒,但一定是按照中国的习惯喝,在饭局上感情深一口闷,改变了洋酒的内涵,却不影响洋酒的味道。我也曾经玩过很长时间的“杀人”游戏,却发现中国人玩“杀人”,并不太在意恐怖的感觉和最后的悬念,而是对游戏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感兴趣。“杀手”出于策略一定要诬陷别人,但群众往往也对捉住真凶没多大欲望,而乐于将精力投入游戏呈现的人际关系中。大家都在琢磨,谁跟谁是一伙儿的,谁在掩护谁,谁在陷害谁,谁在放烟雾弹蒙蔽群众……同样是“破案”的游戏,西方人可能更注重观察别人的眼神、语调和神态,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破绽,还是福尔摩斯的老路子,人人都是测谎仪;但中国人则像是一伙人在研究人际关系——当然往往都能将悬念揭开,中国人的爱好并不耽误事儿。中国古往今来的哲学都与人际关系相关,人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也在这里。在有些时候,人们会把这种习惯当作劣根性,现在看来也不尽然,因为人与人的关系本来就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在这方面,中国天生出专家,毕竟几千年都这么活过来了。
“杀人”游戏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流行,但流行的却并不是完全同样的因素。从小小的游戏中都可以看出来,在这个世界,大家各有爱好,各有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