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走近母亲河的幸运者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12:05 今晚报

  在三年多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事业的开创性工作中,乔晓光多次深入黄河流域及云贵高原少数民族乡村田野调查,补充信息资料,拍摄录像文件及民俗场景图片,收集剪纸代表作。高强度的工作、庞大的工作量和路途的奔波,使得乔晓光身体极度疲劳,肠胃紊乱,一吃饭就恶心。但乡村里传承人的艺术和人生的磨难以及乡村非物质文化贫困边缘的处境,深深感动了乔晓光和他的学生。乔晓光说:“记得许多乡村里的剪花娘子,在申遗过程中相继去世,有些在拍摄完几天后就去世了,她们的剪花样子和民俗记忆也随之消失。实际上,许多
有代表性的剪花娘子我们还没有发现,许多地方还没做普查。她们悄悄地来,默默地去,如时光一样天天在消失。”

  在民间剪纸遗产申报的过程中,乔晓光提出了一系列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他提出了“活态文化”的概念,并提出以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活态文化”同样是中华文明持久性的核心因素。他还提出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剪花娘子现象”,呼吁社会尊重中国乡村世代劳动妇女群体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做出的文化贡献,呼吁社会关注乡村民间剪纸妇女传承群体的生存现状。他呼吁要关注乡村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农民群体的文化权益,提出民间文化的共生性特征,倡导以不同民族

传统节日为核心方式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理念。他呼吁尽快启动国家教育领域的非物质文化教育传承事业,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非物质文化教育传承。他呼吁将本土积淀深厚、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引入国家教育知识体系中来,以改变现行教育知识体系与本土丰厚多彩的文化资源不相称的现状……

  三年多的申遗工作,乔晓光表现出一个青年学者的智慧品质以及出色的现代型项目管理实践的才能。乔晓光主持的申遗项目在资金、人力短缺状况下能够出色完成任务,他认为自己的成功经验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以“信息型实践”的理念使策划和信息具有了金钱与社会互动的能量。他说:“一个人是打不赢一场战争的,现代型社会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精诚合作的社会,只有唤起每个人做将军的热情、信心和责任,战争才能无往而不胜。”

  2003年1月1日,乔晓光成功策划并联合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发起创建了“青年文化遗产日”,目的在于倡导青年人缅怀祖先创造的文化遗产,走向社会为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做公益事业的工作。此后,每年的第一天都成为“青年文化遗产日”。乔晓光呼吁青年群体关注本土文化传承,关注公共空间的非物质文化传统和农民传承群体的生存现状及文化权益和文化尊重。他呼吁国家尽快建立“国家文化遗产日”,推动中国文明转型期全社会对本土文化传承创造发展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倡导青年人树立起面向公共空间的人文精神。目前,“青年文化遗产日”已成功举办四届,现在国内有更多的高校参与其中。

  乔晓光目前正在主持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计划项目,开始联合南方与西北的高校在国内不同区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师资培训工作,以普及推广非物质文化学科发展,让更多文化遗产地的高校参与进来。乔晓光说,真正的民间守望者不是我们,是那些乡村里的剪花娘子和民间艺术传承群体的农民。人民才是我们民族真正的文化守望者,时代应当向人民致敬。我只是民间文化的受益者,一个懂得了读生活之书的人,一个走近母亲河的幸运者。我们应当感恩生活,感恩民间文化的母亲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