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黑土地是一块沃土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9:27 新文化报

  ■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 张笑天

  如果说有“黑土地”文化,有“黑土地影视”,恐怕不科学,也许需要论证。但是,如果以它做为代码,做为一种充满关东风情和人文特色的地域文化,这种提法也不为过。

  从前,有评论界的人说过这样的话:黑土地不长小说。这话不完全是戏谑。但是,
没有人说黑土地不长电视剧,其佐证就是这么多年来吉林电视剧的蓬勃态势,应当说是很受瞩目的。而尤其不容忽视的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支编剧队伍,他们没有结盟,呈松散存在,各自为战,却又常常奇妙地互相声援、互动,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现象颇令人费解。

  考察历史上形成某种文学流派的地域和年代,薪火相传和互相影响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中国人做事喜欢模仿、跟进,别人这条路走成功了,自己也跟上去,这就是人的趋同性,文艺概莫能外。东北是一块开发很晚的地方,除了少数本地居民,大多数来自外面,彼此间容易交流而少闭塞,这也为趋同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近年来,东北地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崭露头角,小品甚至包揽了春节晚会舞台,大有无东北小品不成阵之势。何以如此?我想这与黑土地的广袤、雄浑、开阔的大自然景观息息相关,缠绵悱恻、小桥流水很难成为主流。这地面上的人,更看重笃诚守信、重义轻利,他们豪爽、热情、机智和

幽默,他们的个性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家的作品,甚至不需要绞尽脑汁地设计,信手拈来就是。过去人们称这块黑土地为蛮荒之地,蛮荒有蛮荒的好处,蛮荒之地的人们,崇尚古朴的美德,代代相沿,得以在商品大潮席卷天下时遗存下来,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似乎天生摒弃了很多歧见,而互相扶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义气显而易见地主宰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主流,事实上,这种品格已经熔铸到他们的精神境界里,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这是吉林作家群汲取创作营养的温床,也是得天独厚的资本。我认识的许多黑土地作家性格上多印着明显的东北原生态的印迹,他们是黑土地性格文化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在他们性格里很容易找到相通的属性。

  当然,事情都有另一面,譬如全国各地都有民工潮,东北却没有形成,小富即安、保守粗犷也成为他们的桎梏,必然成为敏感的作家们批判的锋芒所指。这一切,也许就能回答某个文艺界朋友的疑惑了,他曾问我,怎么吉林的几台电视剧,明明不是一个作者,却都像出自一个人之手呢?

  相近不等于相同。吉林作家的作品同时也关注了历史形成的负面,愚昧、荒蛮甚至是迷信的一面,即使不是为了猎奇,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作家们的创作素材。这是黑土地文化多元的一面。共同的经历、相近的个性以及相互的借鉴、切磋,已经形成了可辨认性的风格,这应当是流派的雏形。不管他们的笔触涉猎到历史和现在,不管写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总是能找到共性,这种共性,也许东北作家才最敏锐,我称它为“乡情”,乡情便是流淌在笔端的精髓所在。

  有人贬电视剧,似乎这是低俗的大众消费文化。其实,谁也不必故作高雅,看不懂的、拾人牙慧的、专门写赤裸裸性的、离不开自己那点事的作品就是高雅吗?那才见鬼。有人说,需要拯救当今的文坛,如果这不是危言耸听的话,我以为应当另有解释,能拯救文坛的是现实主义,即与时代同步、领时代潮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有良知的作品,它必须是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不必担心别人说你“通俗”,古今中外,成为经典的有哪一部不是在民间流传起来的通俗化作品?

  迄今仍有人讥讽密切关注现实题材的“黑土地”文化,我以为,这正是它们的优长之处,也应正名。有一段时间,作家的责任感、使命感都成了取笑对象,连古人都说过“文以载道”,历史上涌现出多少像杜甫、白居易那样为民请命的诗人,难道我们的审美追求和责任意识蜕化到不如封建士大夫文人了吗?

  当然我不是主张文艺作品要图解什么,我更不认为吉林的电视剧是紧跟形势的御用应景作品,作家们关注现实、关注民族兴亡,这总是值得肯定的。现实主义应当没有矫饰、没有粉饰,作家们当以自己的赤诚和朴实无华展现它的魅力。顺便说一句,吉林省主管文艺的领导和部门为作家们的生存和创作,提供了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